玉米保供双向发力
玉米是我国生产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产量接近全年粮食总产量的40%,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受疫情叠加俄乌冲突的影响,今年全球玉米价格持续上涨,近期国内玉米期货价格已突破3000元/吨大关,最高点触及3025元/吨,创历史新高。
玉米用途广泛,其价格大幅上涨,将会产生连锁反应。不仅会影响小麦、稻谷等农产品价格,还会影响饲料、肉类以及深加工等相关行业。多位专家表示,要精准调控,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确保国内玉米稳定供应,保障粮食安全。
外部因素导致价格飙升
“受国际地缘政治和国内疫情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一季度国内玉米价格上涨,阶段性、区域性特征明显,产区玉米价格涨幅超过销区,消费不足导致产销区价格倒挂。但此轮上涨并非因需求端引发,而是外部因素导致,当下外围市场影响仍在继续,需持续关注国际市场及国内期货价格波动对国内现货的影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玉米分析师刘石磊说。
乌克兰是世界玉米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也是我国玉米进口重要来源地之一。我国从乌克兰进口玉米数量不断提升,从2017年进口182万吨至2021年进口824万吨,增长了4.5倍。目前,俄乌冲突还在持续,乌克兰春耕生产受到影响,可能会对我国玉米进口产生影响,但影响有限。
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随着养殖业快速恢复发展,国内玉米消费快速增长,产需存在缺口,需要通过进口调剂余缺。为了避免玉米进口来源地和进口品种高度集中带来的进口安全隐患,我国不断拓展玉米进口来源,多渠道增加玉米及其替代品大麦、高粱进口。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累计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高粱、大麦5025万吨,较2020年的2419万吨大幅增长。其中,累计进口玉米2835万吨,同比增加152.2%。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玉米710万吨、高粱259万吨、大麦172万吨、小麦305万吨,四大谷物合计进口量为1446万吨,同比微增3%。
玉米价格不断攀升,稻谷与玉米的比价关系发生变化,稻谷替代玉米做饲料的可能性增加。2021年我国进口碎米总量高达250万吨以上,占到进口总量的51%。今年一季度大米进口总量166万吨,其中碎米进口84.2万吨。进口碎米主要用来替代玉米做饲料,少部分用于食品加工和酒类生产。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预测部部长申洪源认为,从全球看,玉米供需保持稳中偏宽松格局,玉米产量、总消费量和期末库存都同比有不同程度增加。但俄乌冲突导致原油价格上涨、化肥价格上涨、全球玉米供应链受损、俄乌两国玉米产量下降,国际海陆运费、玉米种植成本、玉米价格形成机制也受到影响,全球玉米价格大幅上涨,抬高我国玉米进口成本,限制了进口采购力度。根据海关最新发布的数据,受价格上涨推动,今年一季度我国粮食进口金额同比增长20%。
增强国内供给稳定性
我国玉米需求数量大,加上国际市场变数多,必须立足国内确保玉米稳产增产。去年我国玉米产量达2.7亿吨,同比增长4.56%,创历史新高,玉米供需紧张问题得到改善。“今年我国把玉米生产目标从去年的‘增’调整为‘稳’,各地力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同时扩大西北、西南产区玉米面积,成为稳玉米面积的重要保障。”刘石磊说。
确保玉米稳产增产有两条途径,一是增加播种面积,二是提高单产。申洪源认为,我国耕地资源有限,在确保前期玉米播种面积得到落实的基础上,今年还需要扩大豆、扩油料,靠增加播种面积提高玉米产量是不现实的,未来要更多依赖单产水平的提高来实现增产。我国玉米单产水平从2001年的313公斤/亩,提高到2020年的421公斤/亩,玉米育种对单产水平的贡献占到45%以上,但玉米单产水平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
要实现玉米持续增产,核心是提高单产。要加大玉米育种研发力度,破解“卡脖子”问题。今年国家加大生物玉米推广力度,提高玉米单产水平,预计玉米产量有望再创新高。从长期看,我国玉米供需仍处于紧平衡。刘石磊认为,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
当前春耕生产正由南到北稳步推进。申洪源认为,今年玉米价格大幅上涨调动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国家继续实施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为稳定玉米播种面积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化肥等农资价格大幅上涨,抬高了玉米种植成本,挤压农民种植玉米的收益空间。今年国家实施发放农资补贴、投放储备化肥、开通农资绿色通道等农资保供稳价政策,降低农民种植成本,稳定农民种植积极性。
需求端管理协同发力
我国玉米供需形势有所好转,但玉米供给压力仍较大。多位专家表示,在大力发展玉米生产、确保玉米进口安全的基础上,还要加强玉米需求侧管理,引导合理消费。
鼓励养殖企业提高科技水平,提高玉米等饲料原料转化利用率。玉米是主要的饲料原料,在配合饲料中占比较高。近两年有关部门推动饲料配方结构趋向多元化,降低配合饲料中玉米占比,用大麦、高粱、小麦、稻谷等替代玉米,有效缓解了玉米供需矛盾。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配方结构趋向多元化,全国饲料生产企业的玉米用量比上年下降24.7%,玉米在配合饲料中的比例比上年减少15.3个百分点,小麦、稻谷、大麦等谷物原粮和麦麸、米糠等粮食加工副产物用量较快增加。有专家认为,加强玉米替代原料饲用技术研究,鼓励新型酶制剂产品创制,开展配套技术方案集成示范,为构建多元化饲料配方结构提供技术支撑。
发展优质饲草产业,减少牛羊养殖精饲料用量。推广农闲田种草和草田轮作,着力增加全株青贮玉米、苜蓿、饲用燕麦、黑麦草等优质饲草供应,引导改变牛羊养殖过多依赖精饲料的饲养模式。除了耕地,我国还有广袤的草原,是食草家畜的天然“粮仓”。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既能保障牛羊肉及奶制品的供给安全,提高牧民收入,又有利于减轻高产农区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的压力。
完善粮食加工产业政策,严格限制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近年来国内玉米供需形势经历了从阶段性供过于求到供不应求的变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严控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这是在2017年国家提出“适度发展粮食燃料乙醇”后的又一次重大政策调整。
此外,要倡导节约粮食新风尚,通过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加工工艺水平,推动玉米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各环节节约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