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教育合作空间大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竣工在即,香港城市大学在东莞、香港理工大学在佛山、香港都会大学在肇庆、香港大学在深圳的分校都在筹办中,2022年是大湾区教育合作加快推进的一年。香港、澳门与大湾区内地城市之间的教育合作缘何升温?
香港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主打科创产业。澳门把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机遇,布局产业多元化。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产业发展完备度不断提升,亟需更多的原始创新成果提供原动力。新时代粤港澳三地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瞄准一个方向——人才!
大湾区高校资源密集,教育合作空间广阔。香港在高等教育领域优势突出,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多年来在国际知名教育组织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榜中名列前茅,数学、化学、医学、物理与天文学等学科保持全球领先。澳门高校拥有中医药等一批高水平特色学科。但是,港澳高校都面临产学研衔接紧密度不高、优质生源紧缺的问题。大湾区内地城市的高校师资力量与科研水平发展迅速,拥有丰富的优质生源,与市场和产业关联密切。加强教育交流合作,港澳地区高校能够迅速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大湾区内地城市高校则能加快借鉴吸收世界一流高校的办学经验,多方合力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教育高地和人才高地,支持建设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教育部、广东省联合印发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明确,到2035年,大湾区将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和创新发展先进典范。
伴随前海、横琴新区、南沙新区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的推进,大湾区职业资格互认、公务员招聘、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对复合多栖型人才需求量激增。合作办学让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学生足不出境就读港澳高校,港澳学生在就学期间感受内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将来在大湾区创业择业奠定基础。这种新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是大湾区建设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也将成为大湾区各项创新政策最积极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高等教育合作还有利于大湾区科研资源的高效利用。广东已经兴建了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成了科技共享资源平台,开放约一万个重大科研设备与香港共享。港澳科研机构成为“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的高频用户。更多的港澳师生在内地执教就学,能够更便利组织联合科研活动,就近利用高水平科技仪器开展实验。
大湾区的突出特点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各个城市之间的教育合作必然要求在科研成果互认、师资职称认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促进大湾区融合发展。
积厚已成势,登高更望远。教育合作将成为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润滑剂、创新发展的催化剂、跨越发展的推进剂,也将为粤港澳地区乃至全国的青年提供更多的成才机会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