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政法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
编者按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今日起,本报推出“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专栏。
本报北京4月22日讯(记者李万祥)改革释放发展活力,促进公平正义。4月2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改革举措与成效。通过改革重构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执法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景汉朝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系统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新时代政法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改革政法机构职能设置方面,党委政法委机构职能进一步优化,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进一步加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就地解决纠纷,方便群众诉讼。最高人民检察院改革内设机构,强化专职专能。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加强对移民及出入境的管理。整合司法部和原国务院法制办的职能,重新组建司法部,优化司法行政机关机构职能体系。
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提出民事抗诉、再审检察建议分别是3933件、4087件,这两个数据到2021年达到了5319件、8803件,分别上升35%和115%。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春雷说:“我们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法院采纳率从2019年的57.5%上升到2021年的96.9%。”
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建立了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形成了多样化司法公开格局。“中国推动司法公开的脚步不会停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亮表示,随着时代发展,还将不断推进司法公开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司法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全面推行网上办案,执法办案更加透明规范,执法监督更加精准高效。公安部副部长刘钊说,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执法全流程记录制度,实现对执法活动的全过程留痕、可回溯管理,体现了信息化在执法过程中的监督制约作用。
近年来,政法改革不断完善便民举措。如实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告别“立案难”;推行网络司法拍卖,财产变现更透明高效;实行“黑名单”制度,完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联合信用惩戒机制。
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群众安全感达到98.6%,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司法体制改革在公共法律服务方面也推出许多创新举措,例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的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已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法律服务网络。
司法部副部长刘炤表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重点是均衡配置城乡法律服务资源,尤其要加强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保障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多元化、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