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
突出重点守住底线
本报记者 贺浪莎 陈蓉蓉
“海外疫情蔓延,新冠病毒变异趋势尚难准确预判,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坚持精准防控、动态清零的方针不动摇,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就能够有效地把疫情控制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表示。
“动态清零不是‘绝对清零’,不是说绝对不能有一个病人,而是要落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张伯礼代表说。近期,我国多个口岸城市发生输入疫情,外防输入压力较大。首先要突出口岸地区疫情防控这个重点,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其次要在科学精准防控上下功夫,强调不要层层加码、“一刀切”。再次要进一步完善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机制,包括隔离管控设施健全、物资储备能够保证供应、组织协调机制顺畅等。
“要尊重和守住基本的防控原则,就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张伯礼代表说,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坚守进入公共场所测体温、不聚集等要求。
张伯礼代表说,只要坚持精准防控、动态清零,就能实现人员适度流动,拉动消费持续恢复。精准防控做得越好,经济发展就越好。
全国人大代表徐衣显
发展安全两手并重
本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洛阳市市长徐衣显表示,洛阳市一方面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另一方面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科技创新“七大行动”为载体,重塑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提高发展质量。
徐衣显代表介绍,近年来,洛阳市全面对标落实河南省委“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坚定不移走以创新引领发展之路,统筹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近年来,洛阳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河南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主要体现在创新平台提质扩量、创新主体持续壮大、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徐衣显代表说。
徐衣显代表表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下一步,洛阳市将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培育高水平创新企业集群,壮大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优化高效能创新生态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周海波
细化举措织密防线
本报记者 覃皓珺
“近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同时,应进一步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清远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周海波告诉记者,从实践经验来看,我国正以最小的社会成本,收获最大的防疫成效,一系列举措有效减少了疫情对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的溯源能力和防控水平日益成熟,分析和研判能力不断提升,面对传播力较强的变种病毒,整体举措仍及时有效发挥了作用。长远来看,要继续保持疫情防控指挥体系激活状态,坚持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科学化、精准化,严防疫情反弹。”周海波代表说。
对于作为防控重点的口岸地区,周海波代表认为,要坚持“人物同防”防疫举措。“对于人,要加强对机场、港口等出入境场所流动人员的排查力度;对于物,既要严防严守‘外防输入’关口,也要进一步细化各类检验检测措施,把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更有力度地落实到位。”周海波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雷冬竹
总结经验固化成果
本报记者 谢 瑶 覃皓珺
针对现阶段疫情防控形势,必须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进一步提高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的能力。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雷冬竹表示,“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精准摸排、动态清零已经成为常态化工作。我们不仅要继续坚持核酸检测流程化、精准化和疫苗接种全覆盖,还需要把精准防控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都做好梳理,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讨论,让成功经验产生更积极有效的影响。”雷冬竹代表说。
“实践证明,必须让动员机制、防控、基层组织、物资供应、交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制度化。”雷冬竹代表说。
针对当下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雷冬竹代表表示,正力图将精准防控的经验总结出来,将经验制度化。“在与医学界同仁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彼此分享、互相交流,期待继续完善修订一系列操作流程,把成果转化、固化、深化。进一步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离不开各方更自觉、更主动、更高效的努力。”雷冬竹代表表示,优化方案、固化成果、深化机制,必将有助于迎接挑战、赢得胜利。
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
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民航业困难重重,急需得到金融支持。建议为航空公司提供纾困低息贷款等金融支持,扩大纾困贷款的使用范围,缓解航空公司燃眉之急,确保航空公司的生存和飞行安全的投入。
(本报记者 李 景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管加工厂主任电气师李刚:
发展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更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重要举措。建议为智能制造技术供需双方搭建桥梁,并对相关技术信息进行定期监管更新,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支持企业率先探索、率先突破,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带动更多企业、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商 瑞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征:
船舶工业是现代工业的缩影,作为我国近现代工业的发源地,船舶工业遗产在工业文化中富有代表性、典型性。建议加快顶层规划,形成中央、地方与相关企业联动机制。结合地方资源特色和历史传承,推动船舶工业遗产融入城市发展格局,保持功能协调、风格统一,最大限度保留利用船舶工业遗产。
(本报记者 苏大鹏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张婧婧:
促进新能源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多方协同,源网荷储各环节联合发力,统筹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和分层衔接,加强各类电源的统筹规划,推动电源电网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电力市场建设。(本报记者 刘 兴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部书记欧阳华:
提高农民幸福指数,要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土地基本收益。建议积极探索各地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注重分类引导差异化发展,积极推广特色产业发展经验,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样板区;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有资本、有技术、有市场的专业户集中连片种植;配套特色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薛海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