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食物观出发更好满足人民需要

刘 慧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这一重要论断提示我们,审视粮食安全的视角要从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转型,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民以食为天。从粮食安全观到大食物观的转变,是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使然。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经过艰苦努力,实现了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正在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型,科学合理的膳食正逐步深入人心,饮食更加多样化,食物消费结构呈现口粮需求下降而食用油、肉蛋奶以及蔬菜、水果等非主粮食物消费快速增长的趋势。在这种新的消费趋势之下,传统的粮食安全概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食物消费需求升级的需要,需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食物安全保障体系,既要保障“米袋子”安全,也要保障“油瓶子”“菜篮子”“肉盘子”“奶罐子”安全。

顾名思义,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我国,人们一直习惯将稻谷、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统称为粮食,而食物的概念比粮食的概念更加宽泛一些,包含粮油、肉蛋奶、蔬菜瓜果等一切可食用的食物。树立大食物观,并非不重视粮食安全,而是从传统的粮食消费观念中跳出来,树立科学的食物消费观念。必须明确的是,粮食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础,没有粮食安全就谈不上食物安全,要在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的前提下,保障其他食物的供给安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我国耕地资源有限,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但我国有着广袤的草原、丰富的森林和辽阔的江河湖海资源。树立大食物观,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既要向耕地要食物,也要向草原要食物,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全方位挖掘食物供给潜力,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全方位多用途开发食物资源,一定要做到食物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全面合理布局食物的生产体系,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在获得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的同时,切记不要掠夺性开发,要让耕地、草原、森林、江河湖海能够休养生息,这样才能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食物。

2022-03-08 刘 慧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21319.html 1 从大食物观出发更好满足人民需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