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本报记者 薛志伟 刘春沐阳
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3月在福建考察时提出的“四个更大”重要要求之一。一年来,福建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将采取哪些举措争取更大作为?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省长赵龙。
赵龙代表表示,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殷切期望福建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一年来,福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积极培育新增长点,构建了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2021年全省GDP超4.8万亿元、居全国第8位。福建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拓展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级,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坚持把壮大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着力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营收超百亿元工业企业突破50家,新登记市场主体超200万户。坚持把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作为发展的新动能,加快数字技术渗透赋能,做大“海上福建”,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3万亿元,海洋生产总值超1.1万亿元。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集中签约项目428个、总投资超1.2万亿元,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33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4%,突破2万亿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赵龙代表表示,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福建提出实施“五大行动”,高水平建设创新型省份,即实施研发投入提升行动,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8%以上;实施创新平台建设行动,促进优质资源聚集;实施创新主体孵化行动,力争今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9000家;实施体制机制创新行动,让有作为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实施创新人才培育行动,促进“高精尖缺”和急需技能人才团队集聚,安其心、尽其能、乐其业。
赵龙代表表示,先进制造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福建提出推进“六大工程”,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包括推进支柱产业提升工程,打造更多千亿园区和千亿产业集群;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工程,促进鞋服、食品、冶金、建材等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大力提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等产业能级;推进重点产业布局优化工程,促进汽车、石化等产业功能分区、集中集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推进龙头企业培优扶强工程,力争今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30家以上;推进质量、标准、品牌联动工程,促进“福建制造”品牌叫得更响、走得更远。
福建是改革开放先行省份,党中央高度重视福建发展,赋予经济特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实验区等多区叠加政策,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了强大动能。赵龙代表表示,福建将坚持改革不停顿,向改革要动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能办事、好办事、办成事的“便利福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公共数据共享应用,让数据资源随时可见可用可变现;深化国企改革等,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造良好制度环境。
福建将坚持开放不止步,向开放要活力,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海丝核心区建设,打造高层次、广辐射的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自贸试验区扩区提质,提升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促进“买全球、卖全球”;发挥福建“侨”的优势,创造一切条件引侨资、聚侨力、汇侨智;持续办好“9·8”投洽会,扎实推进金砖创新基地建设,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海峡隔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是福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责任。赵龙代表表示,福建将加快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构建两岸共同市场福建样板,深化闽台交流合作,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着力经贸合作畅通,深化闽台优势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发展,推动闽台科技协同创新;着力基础设施联通,项目化推进与金门马祖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着力能源资源互通,加快建设两岸能源资源中转平台;着力行业标准共通,搭建两岸行业标准共通信息平台,在若干领域先行开展两岸标准化共通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