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绿色发展释放更多红利

本报记者 刘 瑾 陈果静

绿色是当今中国发展最鲜明的底色。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当前,“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顶层设计系统构建,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有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生态保护监管持续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美丽中国的新图景正在徐徐铺展。

政策加码引领新突破

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绿色”印象。开幕式上以“微火”取代熊熊大火,首钢工业遗产化身“雪飞天”,三大赛区26座场馆实现100%绿色供电,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成为全球首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大道速滑馆……

北京冬奥会,是美丽中国的时代宣示,背后是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迈上绿色发展之路的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等新的理念转化为一系列政策实践,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推动实现生态环境全局性、历史性、突破性好转。

“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我国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快构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迈出新步伐……华夏大地奏响绿色发展新乐章。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渔民退捕上岸,长江得以休养生息;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展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

见证了西溪湿地变迁的居民,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车船部员工周忠伟感慨:“游客畅游其中,梦里水乡又回来了。”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的生态环境领域8项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孙守亮说,中国生态环境安全监管取得进一步成效,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有力推进。

矢志不渝、踏石留印。2021年,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的成绩,获得越来越多的世界赞誉:

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人们与山水相融、与生灵共处、与草木共生,从资源利用者转变为生态守护者和获益者,过上了幸福生活,绿色发展的红利正不断释放。

低碳转型打开新局面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是高碳能源结构和高能耗、高碳产业结构问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表示。

挑战前所未有,绿色初心不改。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抓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开始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变革。

通过有序推进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不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牺牲资源环境,我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执行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去年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压减粗钢产量超过2000万吨,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5%。

正如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所说,生态环境治理要摆脱“吃药看病”的困境,企业必须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魄力去应对可能出现的“阵痛期”。

通过强化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助力能源、交通、城乡建设等领域绿色发展。

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突破350万辆。新能源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大势。“预计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将大幅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说,供给和需求有效结合推动了产销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通过逐步有序减少使用传统能源,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有序展开。

我国持续加大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产业中的新能源生产比重。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0亿千瓦大关,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43.5%。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当前,各行各业“绿色浪潮”兴起,推动我国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势能。

绿色发展赢得新未来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优化政策环境、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运用财税金融工具、搭建市场交易平台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成效明显。

绿色财税金融作用不断增强。据初步调度,截至去年底,我国绿色债券存量规模1.16万亿元。环境保护税相关工作有序推进,2020年全国入库总额207亿元,2018年以来,因低标准排放污染物享受减税优惠累计超过100亿元。

“中国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此前表示,中国绿色贷款余额和绿色债券存量规模均居世界前列,绿色资产质量整体良好,绿色贷款不良率明显低于各项贷款平均不良率,绿色债券尚无违约案例。

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不断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加快建立长江、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去年在水污染防治资金中,安排长江、黄河补偿引导资金分别达到20亿元、10亿元。

留住青山,赢得未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美丽中国的目标必将实现。

2022-03-02 本报记者 刘 瑾 陈果静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48357.html 1 绿色发展释放更多红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