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实践汇聚乡村振兴强大动能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是乡村振兴的显著标志,也是衡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基础性指标。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应着力提升基层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以文明实践汇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为乡村振兴提供科学指引
眼下,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这一伟大实践证明,中央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战略决策完全正确,党的“三农”政策得到亿万农民衷心拥护,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用科学理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定向”“立心”“固本”。
为此,一方面,要加大科学理论的宣传阐释力度,创新理论宣讲形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大众传播平台,根据面向农村基层传播的对象化、差异化、分众化的特点,搭建科学理论与群众连接贯通的桥梁,把科学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从而不断增进对科学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坚定对乡村振兴的信心。另一方面,要把学习实践科学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统一,建立学习践行科学理论的常态化机制。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生产生活实际,把宣传阐释党中央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与带领群众致富兴业、参与农村改革、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投入生态环保等结合起来,让科学理论走进田间地头、浸润人民心田,形成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学习理论、践行理论的生动局面。
为乡村振兴激活内生力量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并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基层的落细落实。
实践证明,只有实现文化的振兴,才能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价值共识,唤醒乡村发展的活力和生机,孕育出更深沉更持久的内生力量。为此,一是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地把小家的幸福与乡村全面振兴乃至国家发展联系起来,诚实劳动、不懈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二是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在文化需求的不断满足中获得精神滋养、提振精气神。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使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事实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乡村文化纽带一旦形成,农民群众将会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
为乡村振兴集聚发展合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形式,在乡村人才资源的有效供给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农村生产经营人才、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科技人才等各类人才较为匮乏的状况下,可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来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各类外部资源,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志愿服务通道,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
优化志愿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集聚发展合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优化志愿服务衔接机制。县域志愿服务总队要主动对接省市相关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公益机构和社会组织,以打造基地、结对共建等多种方式链接优质志愿服务资源。二是系统化设计志愿服务内容。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主题,分门别类开展“菜单式”志愿服务,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三是扩大志愿服务的人才储备。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发挥本地人才资源的作用之外,还应通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把各方面力量统筹起来,吸引支持党政干部、企业家、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下乡担任志愿者,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