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须领会罚单透出的“强监管”信号

钱箐旎

7月12日,上海银保监局公布17张罚单,合计罚款金额1460万元,被罚金融机构包括上海银行、农发行上海分行、中国信达等。在17张罚单中,有7张罚单系因违规提供涉房地产类融资。罚单一出,引发舆论热议。

梳理之后不难看到,议论的焦点主要有三:一是罚单多,二是罚金高,三是7张罚单都与涉房地产贷款有关。近年来,银保监系统公布的罚单在数量、处罚金额上都有所上升,呈现“强监管”态势,其中也包含对涉房地产贷款违规问题的处罚。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上半年银保监会就涉房地产贷款违规问题开出的罚单118张,累计罚款6574万元。

监管部门公示罚单,不只是提高了信息透明度,更是对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业务运作做出指导和警示。对金融机构来说,领取罚单,不仅要不折不扣落实整改,还要紧跟监管动态,让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更切合监管要求。

此前,监管部门指出,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要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近年来,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构筑房地产市场信贷防火墙,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三道红线”“二道红线”收紧房地产企业融资。在这样的背景下,个别银行机构还顶风违规,必然受到监管处罚。

罚不是终点,促进金融机构良性发展才是目的。在笔者看来,金融机构首先要认识到,监管高压态势不是“一阵风”,近年来,多部门联合出拳,严厉惩治违法违规行为,比如,持续三年开展全国性房地产专项检查,对发现的违规行为“零容忍”,遏制住了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面对处罚,金融机构不能只是表面应付,而要充分认识到监管处罚的目的,对监管检查所发现的问题逐项进行检视,对照问题清单坚决落实整改,形成从排查到整改再到提升的正向驱动,杜绝整改之后同质同类问题仍然屡查屡犯的现象。

同时,金融机构还要提升意识,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要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相结合,主动防范金融风险,牢固树立和坚定贯彻“合规制胜、行稳致远”的理念,助力落实“房住不炒”定位,充分认清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信贷资源更多流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此外,对监管部门而言,还应认识到违规行为的出现,透露出政策落地过程中仍存在漏洞。面对个别银行存在的违规操作,监管部门应当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及时找到漏洞,不断完善和改进监管手段,从根本上肃清金融涉房地产乱象。

2021-07-17 钱箐旎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08733.html 1 金融机构须领会罚单透出的“强监管”信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