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红色根基 引领创新实干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宁煤煤制油示范项目建成投产作出重要指示,肯定该项目是对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一家地处西北,以煤炭为主业的传统企业,为何屡受关注,如今经营状况如何?“七一”前夕,记者再次来到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走进集团办公大楼,一曲曲红歌回荡在大厅。“这是各职能部门的党员们为参加机关党委组织的红歌大赛进行演练呢。”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胜利笑着说,“如今公司上下学党史氛围浓厚,干部职工学习热情高涨。”
“红色精神有很强的驱动力。”国能宁煤煤制油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杨加义告诉记者,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各级党员干劲十足,经过刻苦攻关,在煤制油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煤制油技术的突破将煤炭的产业链延伸到精细化工产业领域,可别小看这“一招鲜”,世界上能做到的企业屈指可数,国能宁煤现有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与德国西门子、美国美孚、英国BP等公司“掰一掰手腕”。
在煤制油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成吨的煤炭进入高炉,经过气化、分离、重组,变成了白色的油品、甲醇等。杨加义告诉记者:“看似简单的过程凝结了众多科研成果和多项专利,项目的成功建设和投产,也让国能宁煤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掌握百万吨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煤制油技术的公司。”
创新谈何容易。为了打破国外煤炭间接液化领域的技术垄断,国能宁煤科研攻关人员焚膏继晷,从发明每日通吃2200吨煤炭的“神宁炉”,到掌握大型空分成套技术;从超大型空分装置压缩机研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独创配方的高效催化剂(MTP)大幅提高了反应活性……为助力国产技术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国能宁煤煤制油项目还承担了37项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国产化任务,与国内29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在此过程中,一大批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在竞争中逐步摆脱国外技术的垄断。“通过协同创新,煤制油项目国产化率已达到了98.5%。”杨加义说。
党史学习教育是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激发奋进力量。“企业生产经营要创新,党建工作同样也需要创新。作为国有企业如何筑牢红色根基,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康占平系统介绍了企业党建工作的“三大”创新。
创新学习宣传载体。企业科学统筹“线上+线下”“传统媒体+新型媒体”,深入学习感受党史“大事件”、国家“大变革”、宁煤“大发展”。充分利用学习强国、智慧党建、融智学习、平安宁煤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学习活动。把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班、主题党日活动搬到六盘山革命遗址遗迹、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银川烈士陵园等地点,通过实地讲解、互动体验等开展现场教学。
着力创新形式抓实效。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广泛开展微党课、微宣讲,推出一批融媒体作品;继续开展“送学上门”活动,邀请自治区党史研究室专家进基层巡回宣讲;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进基层开展宣讲;持续办好“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岗位建功行动研讨班和“不到长城非好汉”革命精神学习班;扎实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推出一批精品党课;举办红歌大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创作“我心向党”主题文艺作品。
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巡回指导。充分发挥企业巡回指导组作用,加强对基层单位的分类指导、全过程指导,切实把党中央、集团党组部署要求贯彻到位,把责任压力传导到位,把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及时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构建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
“通过学党史,激励我们以饱满的激情真抓实干,让创新有新成果,企业效益上新台阶。”国能宁煤公司煤制油化工工程建设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吕贵东说。公司坚持党史学习教育与战略规划、生产经营改革及发展中心任务相结合,聚焦建设世界一流煤化企业。围绕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加快煤炭产业改造升级,一方面加快解决采掘接续问题,稳定现有产能;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集团煤源点、铁路网优势,加大煤炭调入力度,做大煤炭贸易。加快优化煤制油化工产业链布局,加快推进重点项目,着力延链补链强链。
今年一季度,国能宁煤产销两旺,实现“开门红”。公司煤炭产量1695万吨,同比增加121万吨;煤化工产品产量299万吨,同比增加32万吨;营业收入117亿元,同比增加45亿元。“目前公司上下精神饱满,有信心以优异的质量效益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吕贵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