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靠什么

——新疆昌吉州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调查
记 者 马呈忠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外转移,“空心化”问题凸显,更是带来一些集体经济“空壳村”。在新疆昌吉州便存在着这样的难题,如何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越来越多的村庄寻找着适合自身的办法。作为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昌吉州在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上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路径?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是天山北坡经济带重要的农业大区,这里耕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达10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5%以上,土地流转率65%以上。然而,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当地农村也面临着“空心化”、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困境。

目前,一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位一体”的改革正在昌吉州有序推进。“处理好农民与土地、集体资产的关系,始终是农村改革的主线和重点。”昌吉州改革办常务副主任鲁志荣说。

驱车行驶在这片广袤土地上,除了一望无际的农田,绿树环绕的村庄,记者还感受到了农村发展的新气象。“现在我们是一门心思壮大村集体经济,到了年底好给村民分红。”吉木萨尔县二工镇董家湾村党总支副书记吴长伟说。走乡串村,记者发现“壮大村集体经济”不仅仅是董家湾村的发展目标,在作为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昌吉州,越来越多的村庄将其列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词。

发挥头雁引领作用

壮大村集体经济,从哪里入手?昌吉州首先抓住了建强基层党组织这个支撑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受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带来的就业机会减少、年轻劳动力外流等因素影响外,农村“空心化”现象与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发挥引领作用不强也存在一定关系。

“到了基层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才能形成合力,推进乡村各项事业稳步向前,否则会出现‘推而不动’的局面。”鲁志荣说,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在董家湾村,今年59岁的吴长伟除了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还是村党总支牵头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和村办企业的董事长,“现在既要管理好村里的各项事务,还要提升村集体经济经营能力,不但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需要强有力的村级党组织来引领和驾驭”。

董家湾村在壮大集体经济过程中,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将党组织、党员“双联双亮双述一服务”活动融入其中,7名党组织成员联系93名党员,93名党员联系全村678户村民,按照“分片保户”原则,深入村民家中,化解村集体经济壮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密切了党群关系。

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昌吉州注重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配置,4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得到整治。村党组织书记还同时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目前,昌吉州253个村实现书记、主任、理事长“一肩三挑”,108个村实现书记、理事长“一肩两挑”。38名改革缺力度、发展缺思路的村党组织书记被调整撤换,推动村党组织带头人从“守家型”向“创业型”转变。

呼图壁县大丰镇党委副书记马雪梅说,大丰镇有8个村1个社区,目前,基层党组织“四议两公开”制度全面运用到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之中,强化了党组织领导作用,营造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发展环境。

多渠道增强造血能力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壮大村集体经济过程中,昌吉州各村坚持“以地生财”,优先向土地要效益。

在奇台县以小麦高产优质闻名的腰站子村,村民高琦负责合作社2000亩小麦的种植管理。在村里,像他这样分片负责合作社土地种植管理的“土地管家”有80多位,全都是种田能手,通过竞争“上岗”,共同管理合作社流转的18万亩土地。

腰站子村党总支书记唐培科说,该村成立丰裕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将全村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整合成“一块田”,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按照“全域绿色、部分有机”发展理念,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小麦种植。“去年,合作社实现产值2.4亿元,村集体资产累计1000余万元。合作社拿出630万元为全村335户社员分红,户均分红近2万元。”唐培科说。

在唱响“农”字号同时,昌吉州通过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探索出以“公”字号、“国”字号等为主的物业经济型、合作共赢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在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包家店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县国投公司开展股份制合作模式,在取得砂石料采矿经营权前提下,由包家店镇党委综合统筹,推行“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联合镇域6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2080万元建立砂石料场,预计年收入500万元。

今年,玛纳斯县梳理出符合各村实际的农村服务类、建设投资类、农旅经营类等五大类24项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通过以城带乡,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在呼图壁县大丰镇,当地利用承接“石油储备库”“石油小镇”增加人口红利的契机,以及输煤廊道大丰火车站等区位优势,9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购买镇中心闲置的55套商铺,通过收取租金来壮大各村集体经济。

除此之外,各村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依托资源、区位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特色产业。

大丰镇重点扶持红柳塘村整村推进农家乐,通过提升村容村貌,将该村打造成旅游拍摄打卡地。依托当地“南山伴行公路”项目,实施沿路村庄提升改造,形成“一路皆有景,一路能吃住”。

记者了解到,昌吉州还有不少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楼庄子、红星、二畦等9个村分别建成硫云花海、二六工芸农庄、旭禾圆生态采摘园等休闲旅游项目;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月亮地村大力发展特色民宿,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和“新疆十佳特色乡村”……

“通过多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变了以往单纯靠项目、靠资金‘输血’扶持村集体经济的窘境,打破了固守‘一块田、一群畜、一片林’的传统经营模式,扭转了土地‘一包了之’、资金‘一存了之’的发展局面。”鲁志荣说。

解决人才短缺难题

在农村“空心化”现象凸显背景下,人才成为村集体经济壮大的短板之一。

“以前村里平台小,只能外出打工创业,现在要壮大村集体经济,我们创业的能力也有了用武之地。”在大丰镇树窝子村,曾经外出经营服装生意的“致富能手”周凤梅,回村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头人。“现在需要拓宽致富思路,带动村里快点发展起来。”周凤梅现担任该村党支部副书记、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今年计划通过成立再生资源循环合作社、投资商铺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鲁志荣说:“农村缺人才是客观现实,关键是要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搭建起人才返乡创业的平台。”

麦田绿意无边,村里整洁亮丽。在奇台县腰站子村,30岁的韩乐在村游客接待中心忙碌着,餐桌上一盘盘特色过油肉拌面引人垂涎。

“让小麦长成大产业,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为年轻人留在村里发展搭建了新平台。”唐培科望着不远处的面粉厂、挂面厂说。该村在打造小麦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绿色产业链基础上,利用不断壮大的村集体经济,成立全体村民入股的新疆丰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村史馆、游客接待中心、美食广场、特色民宿、麦田公园、有机农产品观光工厂等旅游项目,为年轻人拓宽了施展才能的舞台。目前,该村有130多名村民在合作社、村办企业等平台实现就业创业。

为破解农村人才短缺难题,昌吉州鼓励支持像周凤梅、韩乐一样的人员返乡创业,并在返乡创业人员中有序培养后备党员,培养村级人才后备力量。通过实施“千名大学生赴基层”计划,昌吉州吸引了1135名大学生到村工作,推动村级人才队伍从“老龄化”向“老中青合理搭配”转变。

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不久前,昌吉市建国路街道中沟一村的818名村民每人收到了3770元分红。同样的场景,也在玛纳斯县玛纳斯镇上三工村上演,这里的737名村民每人分红420元。村民在村委会活动室欢聚一堂,签字、按手印、数钞票……分红成了村里的一件喜事,村集体经济发展也成了村民谈论的热门话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激发村民参与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昌吉州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牛鼻子”,多举措调动村民积极性。

摸清“家底”才能为改革打好基础。昌吉州严格按照产权归属,摸清了全州73个乡镇(涉农街道)、463个行政村的“家底”。据统计,昌吉州农村资源性资产1088.61万亩;非经营性资产43.57亿元,经营性资产24.14亿元。对于长期拖欠的集体资金等“沉睡资产”,昌吉州通过村党组织牵头、村干部与党员带头,对侵占集体资产、损害集体利益行为进行专项清理整治。全州清理集体土地和低价承包地118万亩、草地119万亩,回收陈欠款2982万元,集体经济组织增收3.8亿元。

在摸清“家底”后,昌吉州积极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采取“量化到人、固化到户”方式,将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增加农牧民财产性收入。各村通过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明确设置不低于30%的集体股份、经营收益按村和村民小组两级来核算,形成了“村党组织领导、村社职能分离,行政村级建设、统筹生产经营,资产集体所有、成员按份共享,统一财务管理、村组两级核算”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现在村里有多少‘家底’,大家一清二楚。”68岁的董家湾村村民王惠琴说,“大家都领到了股权证,分红一年比一年多,参与村里的各项活动有了积极性。”目前,昌吉州463个村68.89万名农民当上了股东,发放股权证21.33万本,股本总额23.94亿元。

昌吉州还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励机制,推行经营目标责任制管理,与村级组织“星级化”考核一体实施,绩效报酬一体发放,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资源变成了资产,让村民变成了股东,调动了村民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村集体经济的实力,我们发展集体经济的劲头更足了。”吴长伟说。

鲁志荣告诉记者,目前,昌吉州27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清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216个,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43个,增强了村级组织自我保障、服务群众、产业发展的硬实力。全州率先实现分红的村29个,累计分红5233.88万元,增加了农牧民财产性收入。

2021-06-05 记 者 马呈忠 ——新疆昌吉州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调查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06761.html 1 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靠什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