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焕发新风采
“吉林一号”卫星在苍穹翱翔,“红旗”轿车走向世界舞台,吉林大米让中国人端稳自己的饭碗……这就是今天的吉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创新提升发展质效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是我国首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2015年10月,长光卫星自主研制的中国首颗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吉林一号”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商业航天的大幕,标志着吉林一个新的高科技产业诞生。
吉林坚定不移推动创新发展,立足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大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建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着力推进“数字吉林”建设。吉林加快利用数字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举全省之力支持一汽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支持长春建设世界一流国际汽车城,三次产业结构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5.5∶27.4∶17.1调整到12.6∶35.1∶52.3;持续抓好“数字政府”建设,23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吉事办”掌上服务事项达到178项,工程建设审批管理平台运行效率居全国前列。
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吉林大学研制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25颗,国内首台商用12英寸全自动晶圆探针台、世界最大口径碳化硅单体反射镜在吉林省研制成功,大面阵、高灵敏度CMOS图像传感器以及超高密度微小间距LED显示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吉林科技活动产出指数从2015年的全国第19位提高到目前的第15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从全国第17位提高到第12位。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长吉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功能,引进和培育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中科院应化所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长春科技大市场,促进中科院33家研究所与吉林企业开展技术对接与成果交流,去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62.15亿元,是2015年的17.47倍。加强人才智力保障,推出“人才18条政策”。
区域结构持续优化
吉林根据省域地理空间格局、产业发展基础和城乡发展水平,统筹推进“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以长春为“一主”,各市州协同发展,发布“1+13”规划体系,构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长吉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快推进,长平一体化协同发展启动实施,变更公主岭市代管关系获国务院批复,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初见雏形,长春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面积第三、人口850万人的特大城市,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
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扩权强县改革县(市)占比42.9%,完成两批共80个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创建,长吉接合片区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城乡协调发展。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打造“3A”级标准示范村4000个,创建美丽乡村250个。率先启动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吉林大米”畅销世界,“长白山人参”“皓月牛肉”等品牌影响力逐步增强。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67元,增长7.6%,城乡收入比由2015年的2.2∶1缩小到2∶1。
开放合作活力十足
4月29日,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平安电能新材料智能制造国际合作产业园开工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今年以来,该区有124个建设项目多点开花,其中续建项目40个,新建项目84个,总投资超过2100亿元。
吉林坚定不移推动开放发展,发挥向北开放重要窗口作用,狠抓全方位对口合作、多层次战略合作、紧密型专业合作、前瞻性共建合作、开放性国际合作“五个合作”。建设大通道,面向东、南、西、北,持续推进“3631”工程建设。
向东,三线联通东北亚,实现“借港出海”。向南,六线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向西,三线联通欧亚,推进“长满欧”“珲马铁路”稳定运营。向北,谋划开通新“北冰洋航线”。
开拓大市场。去年,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零售进出口额分别增长25.4%和178.2%,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和新签约合同额均创历史新高。
开展大招商。举办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全球吉商大会、中国(吉林)全球投资峰会、全球冰雪产业峰会、中德汽车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去年,全省有资金到位项目1749个,到位资金3112.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速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
强化大对接。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与吉林签署“1+N+X”战略合作协议的省份达10个。
构筑大平台。发挥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长春新区、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兴隆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平台作用。
民生福祉持续增强
在长春市宽城区五星村村史馆里,有一面“笑脸墙”,墙上挂着百位村民的笑脸照片。几年前这个村年人均收入几千元,现在年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经过改造,昔日的臭水沟成为发展旅游的“风景线”。
吉林省坚定不移推动共享发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新格局。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8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0052元。
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五级书记抓防控”加强全时空、全流程闭环管理,发动8.56万个基层党组织和160多万名党员联防联控、群防群控。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育人体系,全面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推动体育事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重大疫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8%和8%。
与此同时,吉林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打造清洁能源消纳基地、外送基地、制氢基地3个千万元级清洁能源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立足“春晚秋早、夏凉冬冷、有雾凇、有天池”资源禀赋,推进生态保护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