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两山论”强大引领力的生动展现

——专家热议本报深度报道《柳州惊奇》
本报记者 欧阳优 童 政

如何把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一个也不能少”?经济日报4月19日头版头条刊发的长篇调研报道《柳州惊奇——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调研记》,对这个问题给出了鲜明的实践答案——坚持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探索实践智慧,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相得益彰。专家学者们对此高度关注,纷纷表示,柳州实践体现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意义,是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同共振的有益探索,是“两山论”强大引领力的生动展现。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主任黄汉权表示,经济日报推出长篇调研报道,系统总结了柳州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经验,有着很好的启示意义。地处西南一隅的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深刻认识到“优良的生态环境是重要的生产力”,着眼长远,久久为功,通过法治、政策、科技等协同发力,实现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的亮丽画卷,也为同类型的工业城市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认为,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柳州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让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都参与到绿色化转型中,其工业化的过程也变成了绿色化的过程,展示了处理好工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关系的具体探索,说明一个工业城市是完全可以做到工业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协调。下一步如果能够在数字化方面取得新的进步的话,相信柳州的工业化进程将会再创辉煌。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表示,柳州实践揭示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螺旋上升关系,只有坚持用新发展理念武装头脑,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型升级,才能形成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柳州正是从实际出发,健全和完善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者效益协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监管体制机制,激发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的强大合力,不断探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柳州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表明,工业和污染之间不能画等号,工业发展和优美的生态可以实现和谐共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华分析认为,对于产业发展而言,坚持生态优先,提高环境标准,虽然从短期看会加大企业的环保投入,但是通过节约能源、循环利用副产品等都能够创造经济价值。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增强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而且提高了城市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这样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志明表示:“从经济日报这篇调研报道中,我们看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在柳州有了共同的底色,实现了互通互融互促。”柳州有三方面创新值得研究总结并借鉴推广,一是减“耗”增“绿”,创新经济增长模式。比如,通过节能降耗,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二是有“破”有“立”,创新工业发展模式。比如,以建设现代制造城等为契机,形成了产业发展新局面。三是推“陈”出“新”,坚持“五治”“五推”,创新环境管理模式。

“这些创新充分证明,只要坚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以生态优先带动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能实现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陈志明说。

2021-04-24 本报记者 欧阳优 童 政 ——专家热议本报深度报道《柳州惊奇》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04777.html 1 “两山论”强大引领力的生动展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