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啃下城市治水“硬骨头”
在过去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深圳水污染问题逐步加剧,成为城市发展短板和生态痛点。其中,暗涵治理是难度最大的一环,该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经济日报记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当地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系统整治,探索出一条高密度建成区的河流污染整治新路子,推动城市水环境质量实现整体性、根本性好转。
深圳是全国面积最小、产业最密集、人口密度最高的超大型城市。伴随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深圳水污染问题逐步加剧,水资源对外依赖程度加深。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河道上方被盖上楼房、架设桥梁道路,导致原有河道被覆盖成暗涵,如不加以整治,将成为藏污纳垢的隐蔽区;一旦发生渗漏破裂或垮塌,还易引发严重安全事故。据统计,深圳共有310条河流,总长度约1000公里;共有暗涵暗渠570个,总长度约366公里。
为让河流重现生机,深圳全面打响暗涵暗渠整治攻坚战。面对污水治理难度最大的一环,该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经济日报记者为此开展了深入调查。
污染溯源建立整治台账
位于宝安区的福永河沿岸,是周边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记者看到,河岸边修了红色的步道,一旁辅以鹅卵石小路,不时有白鹭在空中飞过……不少人在此散步、锻炼、嬉戏,享受美好时光。出人意料的是,这个美丽的生态湿地小公园曾让当地居民“不敢靠近”,避之不及,“过去,福永河脏乱、黑臭,住在河边的人家从来不敢开窗”。
原来,福永河过去被认定为“全河段重度黑臭”,暗涵长度达3.1公里,占河道全长三分之一以上;且流经居民区和工业区,污水入河问题较为严重,暗涵内排口多、内部错综复杂——一场2019年开展的大规模整治攻坚,才让其重换新颜。
暗涵一旦形成,经年累月便会成为城市藏污纳垢的“重灾区”。记者从深圳市水务局了解到,2016年至2018年,深圳就已着手在暗涵出口人工建坝,希望通过污水截流并入管网。但该方式治标不治本,一旦降水逆流,便会将污染物重新冲回河道。为彻底破解暗涵污染难题,深圳于2019年启动了大规模整治攻坚。
“治理的首要关键点在于顶层设计。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宝安区水务局水务工程事务中心工程三部部长唐继平说,暗涵污染问题在水里,但根子在岸上。过去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暗涵周边居民商户的生活污水存在错接乱排等历史遗留问题,因此首先需要对暗涵内合流排口、污水排口开展溯源排查。
“全面排查难度很大,需要我们把所有产生污水的地方查一遍,甚至要深入到居民家中、阳台上开展工作。”唐继平说,“最终,我们成功找到了雨污合流、错接乱接、渗漏、溢流口等问题点,并针对问题排口建立了入河(涵)排污口台账,形成‘一河一图’;针对污水点源形成了‘一河一表’,据此开展全面溯源纳污、工程整治。”据统计,福永河溯源纳污整治排口达1117个,点源1363个。
暗涵整治施工同样艰巨。“作为施工单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查找暗涵位置。”中国电建生态环境集团宝安大空港全面消黑项目总工程师徐念航说,由于暗涵年代久远,原始资料缺失,施工队只能先在周边收集资料,再配合技术手段开展排查。此外,由于暗涵内部地形复杂,有毒有害物质较多,不适合人工作业,只能通过QV探照、CCTV检测、染色剂投放观测等先进技术手段辅助分析判断,找到管口,清除淤泥。
“CCTV检测技术即管道视频检测系统,由主控器、线缆盘、带摄像头的‘机器人’爬行器三部分组成。”现场工作人员边说边向记者演示,将主控器安装在汽车上,即可通过主控器控制“爬行器”在管道内活动;摄像头具有高聚焦光圈,通过调节可以看清楚管道内部细节;电缆线作为整套设备的传输中心,可以将摄像头拍摄的各种画面传输到主控器显示屏上,让操作员实时监测管道内部状况;主控器在监视的同时也将原始图像记录存储下来,以便进一步分析。
如今,记者走进福永河暗涵内看到,涵底水流清澈,气味不再刺鼻。暗涵水道中还设有一根白色小管。“这是监测水质的一些元器件,一旦超标便会报警,目前水质已达到V类标准。”唐继平向记者介绍,福永河在干流和支流均设有智能监测控制站,各街道水政监察中队还会对排口、点源实施常态化巡查,动态管理。
不断创新攻克治理难题
走进福田区福田河的下游暗涵段,记者看到,墙上约3米高处有一条清晰可见的黑线,这是曾经淤泥堆积留下的“疤痕”。“有些暗涵内长年封闭,淤积了大量淤泥杂物,存在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施工难度非常大。”福田区水务局副局长尹学康说。
如何才能彻底整治消除暗涵黑臭污染?记者从深圳市水务局获悉,此前,深圳出台了《深圳暗涵水环境治理技术指南》,采取“清淤、截污、排口溯源、正本清源”四步法的系统策略实施暗涵整治。一方面,清除暗涵内长年淤积的黑臭底泥,消除内源污染,有效提升防洪排涝功能,改善水体水质;另一方面,按照雨污分流原则,深入到每一个检查井、每家每户的每一个阳台,对正本清源改造不到位的小区开展全覆盖改造,将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杜绝排入暗涵。同时,为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深圳市还针对暗涵内水体流动性差,可能存在发黑发臭的现象,实施了相应补水计划。
福田区共有5条暗涵,总长16.4公里。“2019年以来,区里实施了暗涵段清淤和截污工程,有效恢复了河道防洪排涝能力;并新建排水管20.1公里,建成箱涵暗河综合监控系统。”尹学康向记者介绍,在整治河流暗涵的同时,他们还通过一系列措施新增生态基流入涵,实现生态修复。
爬行式CCTV机器人、管涵检测系统、三维扫描飞行器、两栖清淤船、联合吸污车、清淤抓斗车等一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都被应用到暗涵整治这个“大战场”上。
“福田区五河暗涵清淤与截污工程项目,前期可借鉴经验非常有限。为此,我们采取了很多创新措施。”中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福田五河代建项目负责人周平介绍,为应对暗涵突然水位快速上涨风险,他们研究发明了一套暗涵水位监测报警装置,安装在上游及大排量排口位置,当水位超过阈值时,报警器会立即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为监控暗涵内污水偷排情况,他们还联合研发了一套智慧水监测和预警系统,实现了污水排放无人化实时监测。目前,该项目已取得7项相关专利。
通过努力,“十三五”期间,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五大河流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
暗涵复明实现生态融合
对暗涵最有效的整治方式就是将其“打开”,让河流重现生机。家住光明区木墩河暗渠复明段的陈阿姨心情很好:“以前这里臭烘烘的,如今河道整治后干净亮丽,大家都喜欢来这散步。”
木墩河长6.36公里,其中暗渠段0.9公里,由东向西穿越光明区中心地段,周边人口近20万。据光明区水务局项目部一部部长黄海卡介绍,为解决水污染问题、改善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光明区水务局投资1.036亿元,对该暗渠实施了复明整治,实现源头控污,使路旁湿地出水达到地表水Ⅲ类,部分指标达到Ⅱ类。
如今,曾经臭气熏天的木墩河暗渠复明段已华丽转身成为集生态化、景观化、艺术化于一体的城市生态水岸。沿着河岸步行,记者看到,河底塑造了浅滩、深潭,河堤顶部还设置了观水平台;来到滨水步道,只见两旁叠石台阶错落有致,形成了小型河堤湿地,涓涓流水从台阶上汇入河中;河床中间则设置汀步石、矮木桩,每隔一段还有亲水平台与供市民休憩的凉亭。孩童们在河岸边嬉笑玩耍,往来的市民时而漫步,时而驻足拍照。
记者看到,木墩河畔还建设有监控站点,站内屏幕上显示着几十个监控画面。“这是由监控摄像头、音箱、雷达水位计、中央控制系统组成的河道预警系统,可实现无死角监控,提升险情快速响应能力。”黄海卡说。
“该工程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理念,打造成沿河湿地空间、文化空间、玩水空间、赏水空间、生态河床、慢行体验的光明水岸地标,可以带动建设一条滨水活力商业街。”中交一航局项目负责人任思光说。
“暗涵复明后,两岸环境优美,每天有很多人过来休闲散步。”叶秀芹在河畔商业街上开了一家餐馆,在附近居住了十几年的她,见证了暗涵改造前后的巨大变迁。
暗涵复明不仅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休闲好去处,更成为城区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在罗湖区,笔架山河从深圳中学校园里蜿蜒穿过。“笔架山河城市河道5.77公里,其中暗涵占5.1公里,整治难度很大。”罗湖区水务局副局长郭立鹏介绍,暗涵整治每隔一段距离需要开孔,然而,在笔架山河暗涵全线上方,基本都是道路和房屋,暗涵整治受到严重制约。建设单位紧紧把握“三条红线”,采取“六项措施”,最终完成了暗涵整治任务,让昔日污水横流的臭水沟变为清水通道。
“笔架山河还将揭盖复明,打造深圳生态文明的发展名片。”罗湖区城市更新与土地整备局党组成员冯彦表示,笔架山河暗渠复明及沿线地区更新改造对罗湖区实现城市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沿线地区将成为罗湖区4个“千亿片区”之一。
据介绍,截止到今年1月8日,深圳已累计完成暗涵整治569个,共计348公里,有序拓展了城市水系空间,还水于民。
从过去掩鼻而过、闭窗而眠、背水而居到如今亲水乐水、开窗赏景、向水而生,一大批“臭水沟”“墨汁河”变身为家门口的休闲好去处。深圳市民在水生态环境方面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深圳市水上运动训练中心落户茅洲河,停办多年的龙舟赛重新开赛;深圳河湾吸引了黑脸琵鹭、白海豚等珍稀动物成群回归;大沙河生态长廊成为“让河流回归生活”的典范……
通过治水大幅改善人居环境,深圳在大破大立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使越来越多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生产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企业相继入驻茅洲河两岸,大沙河两岸高新科技企业云集,一条条河流的两岸正在成为助力片区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带”“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