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4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握消费升级趋势扩大内需
易 信 姜 雪

消费既是国民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新的起点,还是加快释放内需潜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主要着力点。2021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4%,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但总体上我国消费复苏仍然较弱。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特别强调要“着力适应群众需求、增强消费意愿”“推动消费持续恢复”。

作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内生动力,消费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021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2551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接近世界银行发布的高收入国家门槛值。随着我国发展阶段的变化,居民消费需求已经逐渐从注重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从以物质型消费为主转向以服务型消费为主,制约消费潜力释放和消费升级的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向了供给端的生产。新发展阶段扩大内需,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更多考虑以消费升级方向确定投资的重点领域,改善生产结构,实现投资与消费的良性互动和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目前,居民消费从以物质型消费为主向以服务型消费为主升级的趋势十分明显,新型消费是服务消费增长的热点。随着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和消费预期持续增强,物质型消费需求增速趋缓,而服务型消费全面快速增长,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提升,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同时,随着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物质型消费服务化趋势明显,在物质型产品中融入大量增值服务,成为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的突出特点。未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实现,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需求潜力将快速释放。尤其是随着新型消费的内涵不断拓展,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支撑下的传统消费拓展体,发展为反映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和新时代文化潮流的创新体,发展为传统消费业态、产品、服务的融合体及新消费场景和消费工具的联合体,新型消费对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形成新的更大支撑。

要看到,不同年龄层次构成的梯度消费格局,推动不同领域服务消费快速增长。比如,“50后”“60后”推动老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将带来巨大的老龄消费需求,医疗保健、家庭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将增加,养老、医疗健康等服务性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又如,“70后”推动健康养生、休闲娱乐等需求增长。这一人群消费实力较强,更加关注生活品质的改善,对健康养生和休闲娱乐等服务的需求更为突出。再如,“80后”“90后”成为新型消费的主力,推动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和家庭服务等需求增长。还有更多年轻消费群体是以音视频、社交、直播、游戏为核心的“宅娱乐”的忠实粉丝。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人群共同构成了当下的消费新格局,必须精准围绕各个群体的消费需求发力,才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升级是一场深刻变革,将带来生产方式深刻变化,引领生产方式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大批量生产走向个性化、定制化,“互联网+”“智能+”前所未有地颠覆和重构传统产业,带动投资结构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高技术制造业投资、高端服务业投资动能强劲、潜力巨大。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消费需求变化,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快速增加,也带动传统基础设施、城市建设、产业体系和流通体系的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升级改造投资需求增加。

总的来看,居民消费升级方向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主流方向,需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增强投资对供给的支撑作用,建立消费需求长期稳定可持续增长的有效制度体系,形成以内需为主导、消费为主体的比较稳定均衡的需求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力的需求支撑。

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升级需求。聚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放宽服务消费市场准入,扩大养老托育、医疗健康、文旅体育等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包括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满足养老消费需求;完善多样化市场供给体系,着力增加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满足育幼服务需求;统筹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服务消费需求;等等。

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打造消费新增长点。顺应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加快发展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鼓励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紧密融合,支持传统商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鼓励发展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实施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行动,有序发展在线教育、在线健康医疗服务、在线文娱、智慧旅游等,培育壮大“互联网+服务”新模式。

还要看到,消费与投资息息相关,应立足消费升级方向确定投资的重点领域,形成有效投资与消费升级良性互动局面。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加大养老、医疗、教育、托育托幼、家政等民生服务领域补短板投资,为民生消费创造更便捷、更高效、更高质量的设施条件和环境,还要顺应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方向,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建设投资,加快布局数字消费新基建;既要深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加快完善农村流通网络,还要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打造服务消费新高地和新型消费标杆城市,加快优化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环境,以高标准建设带动服务消费尤其是新型消费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