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冬奥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2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兑现承诺 呈现精彩
本报记者 常 理

图① 选手们在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男子1500米比赛前训练。

新华社记者

徐子鉴摄

图② 短道速滑项目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后,中国队选手与荷兰队选手、韩国队选手在颁发纪念品仪式上合影。

新华社记者

熊 琦摄

图③ 单板滑雪女子障碍追逐决赛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举行。

新华社记者

许 畅摄

挪威队选手埃斯彭·安德森在跳台滑雪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绚丽大幕在北京落下,燃烧了16天的奥运火炬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熄灭。6年多的筹办,16天的举办,中国兑现承诺,向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而且有利于展示我们国家和民族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阳光、富强、开放的良好形象,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五环旗下,我们看到了世界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愿景。“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相互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冬奥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4年一届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每一位冰雪健儿实现光荣和梦想的舞台。本届冬奥会共有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参与,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为了同一个梦想拼搏努力,展现完美的自己。他们的赛场故事,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格言的最好诠释。

我们感动于赛场上那些年轻的面孔:谷爱凌、苏翊鸣、赵丹等一批“00后”小将敢闯敢拼、勇担大任、为国争光,让赛场洋溢着青春气息。他们是冰雪运动的未来,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我们更被赛场上那些熟悉的背影所触动:“四届元老”徐梦桃在比分落后的不利形势下顶住压力,凭借最后一跳完成绝杀,拿下等待多年的冬奥会金牌;49岁的德国老将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第8次参加冬奥会,虽无缘奖牌,但是她很骄傲,因为“还能和年轻人同场竞技”。梦想的执着、人性的光辉、生命的张力,赛场上的一个个瞬间定格、绽放,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北京冬奥会上,我们还看到了新的气象:在一些从未参与过的项目中,出现了中国运动员的身影。2015年刚刚组建的国家雪车、雪橇队,运动员全部为跨界转项而来,短短几年间,我国在这项极限运动中不断刷新最好成绩,钢架雪车运动员闫文港还为中国队拿下了一枚宝贵的铜牌。面对国家的号召,运动员们敢于突破自我、直面挑战,他们的果敢与担当让我们肃然起敬。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短道速滑名将武大靖常年穿冰刀鞋训练,整个脚部严重变形,以至于“28岁长着50岁的脚”。每一位运动员在赛场背后都付出了百倍的努力,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一次次忍着伤病负重前行,对他们来说,突破自我就是一种超越,站上冬奥会舞台就是一种圆梦!

“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顾拜旦在1936年掷地有声的话语,直到今天依然回荡在人们耳边。我们要感谢这些胸怀梦想的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象征着人类和平、团结、共荣的奥林匹克舞台才会如此绚丽多姿!

冰雪之约,中国之诺。曾几何时,冰雪运动在我国“不进山海关”,冬奥会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并不熟悉。

“中国这次举办冬奥会的最大目的,就是‘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中国以庄严的承诺回应了世界冰雪运动发展的“时代之问”。冰雪运动这颗种子,开始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

回顾6年多的筹办历程,我们不仅兑现了当年的承诺,中国有3.46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约2000座冰场、雪场让群众实现“上冰上雪”。而且,我们努力在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领域创造丰厚的冬奥遗产,从而更好地发挥冬奥会的带动作用,推动冰雪运动向着更广更深的层次发展。

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所说的:“中国在冬季运动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开启了全球冬季运动的新时代,将使全球冬季运动参与度登上新台阶,让中国人民和全球各地的冬季爱好者从中受益。”

北京冬奥会也是新技术、新科技集中亮相的大舞台。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不仅让运动员不断刷新纪录,而且成为全球低碳场馆的典范。我国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雄厚的技术实力,让更多精彩的冬奥画面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北京冬奥会的收视率和转播率都创造了冬奥会历史之最,极大地提升了冬季运动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如果说2008年夏季奥运会,我们还在向奥运的标准看齐;那么在今天冬奥会的舞台上,我们所展现出来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则是在树立新的奥运标杆。改变世界冰雪运动风貌,相信北京的这份“冬奥答卷”注定在奥林匹克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清晰记得,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两名年轻的中国火炬手将火炬轻轻嵌入雪花造型引导牌组成的“大雪花”火炬台,以百年奥运史上从未有过的“微火”方式,点燃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火炬。当主火炬缓缓升起的那一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多元文明交融互通的生动景象,是全人类一起携手面向未来的美妙画卷。

这样团结友好、令人感动的瞬间在北京冬奥会上还有太多太多。当徐梦桃、谷爱凌获得冠军并和他国选手相拥而泣时;当中美冰壶选手在赛后互赠礼物时;当各国运动员、记者点赞中国式服务,感动落泪留下感谢信时……冬奥会的舞台上,传达出超越时空、超越国界的善意和友谊。

体育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还未结束,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世界呼唤奥林匹克的到来,因为奥林匹克运动不断向世人传递着团结友谊、平等交流、尊重理解的坚定信念,不断引领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2021年7月20日,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表决通过,同意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再加入“更团结”。去年12月,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173个国家参加共提。这些无不彰显了国际社会实现和平、团结一致、同舟共济、一起向未来的坚定决心,而这也正是中国一直以来奉行的政策和行动的指南。

鸟巢的火炬已然熄灭,但奥林匹克的火焰将在人们的心中继续燃烧,驱散阴霾,照亮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携起手来,带着激情与梦想、回忆与感动,期待下一次的相聚,期待奥林匹克续写新的荣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