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智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观点速递

构建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结构

李世峰、朱国云在《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12期《“双碳”愿景下的能源转型路径探析》一文中,通过对全球能源现状及转型路径的分析,结合我国能源禀赋和基础,研究统筹兼顾“清洁用能”和“能源供需平衡”,提出在能源供给侧打造多元化、有韧性的低碳能源供给体系,在能源需求侧打造高效、清洁的能源消费体系,最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基于碳捕捉的化石能源为保障的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格局。第一,调整能源结构。优先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在可再生能源产业规划过程中,政府宏观调控应与市场资源配置相结合,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同时加强可再生能源项目管理,避免碎片化建设。第二,提高能源效率。一是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化利用;二是加大油气资源的高效化利用,在原油产地建设石化产业基地;三是推动重点用能领域提升效能,持续深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用能领域节能升级改造。第三,完善政策机制。一是全面推行用电价格市场化;二是推动碳中和示范区建设;三是加强自主创新,持续降低可再生能源产业成本。

综合施策去产能促转型升级

孙晓宁在《现代商业》2021年第33期《浅析本轮去产能背景、成效、问题及对策》一文中从产能去化的绝对规模、供求形势和企业盈利的改善、中高端产能的提升、去产能和环保督查的协同推进四个方面考察了去产能取得的成效,指出去产能中存在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官员考核晋升机制不完善、对建产能缺乏应有的重视、长效机制和配套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文章提出,第一,加强对僵尸企业的清理和淘汰,更有针对性地、高效地谨慎使用行政手段,注重市场化手段和行政化手段的协同参与,加强去产能中的竞争性和公平性。第二,优化和完善针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晋升机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打破扩产能→产能过剩→去产能→继续扩产能的死循环。第三,在“破”的同时注重“立”,实现去产能与建产能的协同推进。各地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要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造就业岗位。第四,建立长效机制,合理布局产业链,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利润在各行各业的合理分布和产业结构较为全面彻底的转型升级。

用好城市化和人力资本“双引擎”

黄益平、王勋、胡岠在《武汉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收敛与发展前景》一文中指出,对外开放尤其是贸易开放是发展中国家成功向高收入经济体收敛的前提条件,城市化进程和人力资本积累会显著提高经济收敛能力,而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我国可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文章提出,我国要进一步开放和改革国内市场,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老龄化冲击,发挥城市化和人力资本的“双引擎”作用,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第一,进一步开放和改革国内市场。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更要加强知识产权和私有产权保护,积极营造有利于鼓励创新和技术转移的制度环境。第二,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老龄化冲击。应适时考虑全面取消生育控制政策,并结合实际研究给予二孩及以上家庭适当补贴。第三,城市化和人力资本可成为推进高质量对外开放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建议以“都市圈”发展为突破口加快城市化进程,充分发挥“都市圈”作为信息和知识汇集中心的引领作用和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十四五”时期应注重释放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形成核心城市带动、周边小城市和小城镇联动的良性都市圈发展局面。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