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界银行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指出——
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本报记者 高伟东

当地时间1月11日,世界银行发布的2022年1月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经济继2021年强劲反弹之后,由于新冠病毒变异毒株造成新的威胁,再加上通胀、债务和收入不平等加剧可能危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复苏,全球增长正进入一个明显放缓的时期。随着前一阶段被压抑的需求基本释放以及各国财政和货币支持政策退出,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显著放缓,从2021年的5.5%降至2022年的4.1%,2023年进一步下降至3.2%。

报告指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快速传播意味着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继续扰乱经济活动。此外,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增长减速,将压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外部需求。很多发展中经济体缺乏在必要时向经济活动提供支持的政策空间。在这种形势下,病毒新变种的传播、持续的供应链瓶颈和通胀压力、世界大部分地区金融脆弱性加剧等多种因素叠加,意味着发展中经济体“硬着陆”的风险上升。

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指出,世界经济同时面临新冠肺炎疫情、通货膨胀和政策不确定性的挑战,政府支出和货币政策均无前例可循。不平等日益上升和安全挑战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有害,让更多国家走上良好的增长道路需要国际社会的协调行动和国家层面的全面政策响应。

报告预测,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同时,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差异也在扩大。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5%下降到2022年的3.8%和2023年的2.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将从2021年的6.3%下降到2022年的4.6%和2023年的4.4%。诸多脆弱经济体受到的打击更大。

到2023年,所有发达经济体的产出将全面复苏,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仍将比疫情前的趋势低4%。全球经济增长存在的主要下行风险包括:疫情持续暴发、疫苗接种进展缓慢、金融压力上升、大宗商品价格低于预期、地缘政治紧张和社会动荡、粮食不安全以及极端天气造成的扰乱和破坏。

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正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无论从全球还是从发达经济体来看,通胀都处于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也升至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经济复苏远未实现,但很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已在推出政策支持以遏制通胀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将全球债务总额推高至半个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债权人构成日趋复杂的形势下,未来关于债务减免的协调行动将面临更大障碍。将过去债务重组的经验教训应用到G20共同框架可以提高其有效性并避免此前倡议的不足。

世界银行主管发展政策和伙伴关系的常务副行长冯慧兰表示,当务之急应是确保更广泛、更公平地分配疫苗,使疫情得到良好控制。但是,解决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逆转需要持续的支持。在发展中经济体债务高企的形势下,全球合作对帮助它们扩大财政来源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实现绿色、韧性和包容性发展。

报告考察了大宗商品价格的“繁荣—萧条”周期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研究发现,这种周期波动在过去两年尤为剧烈。大宗商品价格先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而暴跌,此后又大幅飙升,某些商品甚至在2021年达到历史新高。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和大宗商品供给因素可能会导致这种周期继续出现。对许多大宗商品而言,这种周期可能会被气候变化和旨在摆脱化石燃料的能源转型放大。分析还显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往往大于下滑,这为大宗商品出口国实现更加强劲和可持续的增长创造了重要机会。

报告还分析探讨了疫情对全球不平等的影响。分析发现,疫情加剧了全球的收入不平等,导致过去20年收入不平等的下降趋势出现逆转。疫情还加剧了其他很多方面的不平等,比如疫苗供应、经济增长、教育和医疗服务获取等。这种趋势可能留下长久伤痕,如教育中断造成的人力资本损失可能会影响未来几代人。

世界银行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表示,鉴于产出和投资增长预计放缓、政策空间有限、全球经济前景面临诸多重大风险,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需要仔细调适财政和货币政策。它们还需要通过改革来消除疫情留下的伤疤。这些改革应当力求改善投资和人力资本、扭转收入不平等和性别不平等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