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客观看待硅片价格下降
——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创新所副所长李锋
本报记者 李 苑

龙头企业的产品定价在行业内具有风向标作用。近日,硅片龙头企业隆基股份、中环股份相继下调硅片报价,降价幅度达10%左右。此轮硅片降价原因是什么?是去库存还是打价格战?规范行业健康发展需要补齐哪些短板?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创新所副所长李锋。

多重因素推动降价

记者:近一年多来,硅料涨价、硅片涨价、电池涨价、组件涨价……光伏产业各环节轮番涨价。如今,龙头企业却开始调低硅片价格,原因是什么?

李锋: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成本高企抑制终端需求,硅片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随着存量企业扩大硅片产能、增量企业布局硅片生产,以及硅片价格大幅上涨带来需求下降,硅片供需关系迎来拐点,供给开始大于需求,并呈扩大趋势。同时,硅料价格飙涨叠加能耗双控、电力供应紧张导致的限电影响,光伏产业的电池和组件等环节承压较大,开工率明显下降,对硅片需求降低。

隆基股份与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东方日升5家企业于2021年9月30日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光伏组件市场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称,组件企业很多已签订的订单将陷入亏损,产能达产率不超过70%,呼吁抑制无序涨价。同时,电池和组件企业开工率下降直接推动硅片企业降低开工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调研10家单晶硅片企业发现,个别企业开工率降至50%。

同时,由于2021年产业链上游价格高企,大部分下游买家和终端企业处于观望状态。业内普遍预计,2021年全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在55GW至65GW,但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25.56GW,远低于行业预期,四季度光伏抢装潮也未如期而至。若光伏组件价格继续维持在2元/W以上,很多组件企业难以承受,硅片需求还会进一步下降。

二是在硅料价格大涨的情况下,上下游产业价格传导效果显现。

2020年5月,硅料价格曾一度跌破6万元/吨,但此后开始步入上行周期,一直到2021年7月才出现高位回调,成交均价仍在21万元/吨左右,之后成交价继续上涨,2021年11月升到26.5万元/吨,在一年半的时间内翻了两番。

硅料价格大涨带动硅料企业扩张产能,还吸引其他行业企业投资。目前正在扩产和投资的硅料项目将在2023年集中投产,硅料价格未来几年有可能出现大幅回调。此轮硅片降价,也是对硅料价格基本见顶的提前反应。

未来有望回归平稳

记者:硅片价格会不会持续下降?

李锋:目前,硅料价格维持在23万元/吨左右,由于硅片降价对企业利润率影响明显,在硅料价格没有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企业持续降低硅片价格的可能性不大。

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的调价,主要还是源于硅片产能扩张与下游企业惜购,是硅片供求关系发生显著变化、上下游价格传导和价格周期性波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次硅片价格下降既是对下游组件需求放缓的应对,也是对上游硅料价格上涨的限制,有利于光伏产业链价格的合理化。

随着硅片价格走低,电池、组件企业的盈利压力有望缓解,可以有效推动下游企业收益率提升。当硅片价格回归合理区间,组件企业开工率将会逐步回升,有利于行业持续发展。

促进产业链企业共赢

记者:如何降低硅片价格波动对行业的影响?

李锋:应引导硅片价格平稳下行,避免短期大幅下滑,提升硅片企业生产积极性。

从硅片端来看,硅片利润率不高。所以,尽管硅片价格高企,但硅片企业生产积极性并不高,而硅料价格上涨还给硅片企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隆基股份2021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2.06亿元,同比增长66.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5.56亿元,同比增长18.87%,利润增幅远低于营业收入增幅。

推动硅料价格适当下调,与硅片价格下降形成联动效应,避免硅料企业未来受到较大冲击。此前,通威股份、大全新能源、新特能源和保利协鑫等硅料龙头企业从2017年开始连续两年快速扩产,导致供过于求,硅料价格不到两年时间下降50%以上。以此为鉴,如果硅料价格未来步入快速下行通道,扩产和新投产企业将面临较大风险。

支持企业协同发展,共建利益共享的产业链,促进上中下游企业实现共赢。2021年硅料新增产能大幅减少,叠加硅片产能大规模增加,推动硅料价格猛涨,不断拉高硅片价格,持续推高光伏发电成本,最终抑制了终端的光伏装机需求,不利于光伏产业持续发展。

光伏作为重要的清洁低碳能源,在国家实施“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需要引导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企业协同发展,降低硅片价格下调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共同推动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携手攻关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等环节的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支持企业与高职院校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促进产业链与人才链有机衔接、相互促进。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