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电力紧缺问题,症结在于解决市场煤、计划电的顶牛。要使电力紧缺不再,还需真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眼下,欧洲电价已创出新高,个别企业甚至停产。相较之下,去年9月以来,虽然我国20多个省市拉闸限电,但因政府和企业全力保供,现在电力紧缺已大为缓解。当此之时,我们应思考的是,缺电还会再来吗?
这个疑虑不无缘由。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上世纪末,我国电力长期供不应求。年岁大些的人或许还记得,且不说企业用电,就是居民用电,偏远些的地方拉闸限电也是常有的事。
直到2000年后,受益于大规模电力建设,我国电力严重短缺的局面才得以根本扭转。但此后,仍有过两次较大规模的缺电。一次是2003年。此前因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电力需求大降,煤电审批因此压缩,但2003年需求反弹后供应难以为继,导致电荒。
另一次是2010年至2012年。此前因能耗双控影响,制造业产能压缩较大随后反弹,使电力需求上升带动煤价上涨,因煤价市场化和电价的计划性,电力企业在承受高煤价同时,难以通过电价消化成本,使电力企业亏损,发电意愿不足导致电荒。
此次电力紧缺,与2010年那次颇有些相似。这次电力需求大幅超出预期,据称有关部门的电力需求预估曾三次上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为制造业大国,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六成以上,在国外因疫情开工不畅的情况下,国内制造业一枝独秀,出口大好,加之全球原材料价格大涨,生产原材料的高耗能企业需求颇旺,大幅带动了电力需求。
但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供应,此前因煤炭行业大幅压缩产能,当电力需求上行,煤炭需求难以跟上导致煤价上涨,电企亏损进而电力紧缺。这后半部分,与2010年那次缺电如出一辙。
如此一来,一个重要的症结便是解决市场煤、计划电的顶牛。正因此,去年底,我国电价市场化改革得到推进,提出有序推动燃煤发电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市场交易电价浮动范围调整为不超过20%,高耗能行业则不受这一限制。
当然,因能源产业供给弹性较小,如需求仍旺盛,煤炭产能短期接续仍有难度,未来一段时间,电力供需可能仍将趋紧。同时,电力紧缺更深层的原因是新旧发展方式的博弈,是经济转型的阵痛之一。长久而言,要使电力紧缺不再,还需真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将是一个久久为功的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