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的主要路径
罗仲尤 刘玉立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的主要阵地。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就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对标培育时代新人的要求,引导青年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第一,在深刻把握“两个大局”中强化守正创新。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日益复杂,需要完成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此背景下,更好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必须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在深刻把握“两个大局”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在辩证认识国内外发展大势中,锚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目标,将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中来谋划和推进。

要认识到,“两个大局”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世界大变局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其重要推动因素;世界大变局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条件和机遇,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总的来看,是危与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对此,我们要抓住和用好各种于我有利的因素,清醒认识内外部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既要为思政课教学不断注入丰富的时代内涵、鲜活的实践内涵,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使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又要积极引导青年学生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形势变化,认清规律、识变应变,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第二,在拓宽增进“两个视野”中推动守正创新。

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推动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的发力点。

要不断拓宽高校师生的国际视野。高校学生经常会把国外的事情同国内的情况联系起来,这个过程就会产生一些疑惑。学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课要讲清楚的重点。对此,思政课教师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否则就难以引导青年学生理性认识热点问题和复杂问题,只有结合国际形势发展与当前时代主题、现实要求,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才能在比较中回答学生的疑惑。青年学生也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善于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

要不断拓宽高校师生的历史视野。历史不仅是对过去事实的真实记载,而且是对过去经验的科学总结。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教育引导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善于从历史的长镜头中进行整体观照,与历史对话、以历史为镜,帮助学生用理性擦亮自己的眼睛。要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善于运用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历史素材,以及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加历史现场感和画面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添培根铸魂的“营养剂”。党的历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活教材”,要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向青年学生诠释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层逻辑和成功密码,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根本原因,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青年学生也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第三,在有效转化“两个体系”中实现守正创新。

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的关键环节。

一方面,要坚持教材体系的思想性、理论性、深刻性、时代性,全面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用意、逻辑结构和价值主线。既不能脱离教材体系,也不能将教材内容机械地照搬为教学内容。要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钻研教材,对教学中涉及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适当补充内容,及时更新和编写疑难解析、案例分析、经典导读等辅助教材,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用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群体特征,实现教学理念创优与教学方式创新。思政课教材体系具有逻辑严密、叙事宏大、理论深刻、话语严肃等特点,在向教学体系转化中应辩证处理“教什么”与“怎么教”之间的关系,认真锤炼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教学场景。要善于把“宏大叙事”具象为可感可知的“具体情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转变成学生深刻认同的生动道理,实现“有意义”和“有意思”的融合。要适应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用好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方式,增强教学的互动性。需要注意的是,“形式上的生动”不能替代“灵魂上的触动”,不能冲淡思政课教学的“原味”“真味”,要做到既让思政课教学接地气、聚人气,又能强骨气、提底气。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大学基地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