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应重点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供给侧改革、绿色技术创新等工作,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含碳产业占经济比重。
日前发布的《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1)》认为,“十四五”期间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应重点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供给侧改革、绿色技术创新等方面工作,以引领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该报告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阿里研究院、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
报告建议,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污染、高能耗、高碳排放产业和高含碳产业占经济的比重。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重点发展高质量制造业、绿色低碳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不断提高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控制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偏向上游的高耗能工业部门的产能和产量,推动城市公交和物流配送车辆电动化、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大力引进国际上先进的低碳、零碳技术,降低设备能耗,提升终端用能部门的电气化率,推动各类工业制造的绿色节能改造和低碳转型。
加快能源供给侧改革,构建低碳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体系。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控制化石能源总量,尤其是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大幅降低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重,提高清洁、零碳或低碳能源等非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重。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高光伏、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源和核电的比例,加快电力部门脱碳,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宣布停止燃油车销售的时间表,继续保持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支持力度,大规模进行充电桩等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和部署,引导生产生活方式低碳转型。在建筑、制造和生活消费领域加大节能力度,着力提高利用效能。
报告提出,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抓紧部署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加快光伏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源和核电等相关材料技术、氢燃料技术、储能技术、微电网技术等领域的研发突破和商业推广,提高转化效率。着手布局和推进关键零碳和负碳技术发展,重点关注发电、工业、交通等相关领域零碳和负碳技术的创新发展,争取从产业链和技术上走在世界前列。推动并加速碳汇规模化建设,增强碳吸收能力,为碳中和提供能力支撑。
报告认为,应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土地、政府采购等政策,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坚持用碳中和理念来规划设计城乡建设和运营。培育和发展碳市场,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让碳成为未来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的刚性约束,将有限的碳资源向高效率部门和地区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