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2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主业方能走得长远
李华林

近段时间,一些上市公司出现了“去地产化”现象,顺鑫农业、海南椰岛、中天金融、厦门钨业等10余家企业公告拟转让房地产相关业务或整体剥离房地产业务。

梳理发现,这其中不少公司虽涉足房地产业务,但本身主业并非房地产,而是分属于农业、酒类、金属材料、智能终端制造等行业。

过去有段时间,我国房地产市场过热,大量资本涌入,一批上市公司也通过参股、并购重组或设立地产子公司等方式“跑步”进入。如今,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下,市场回归理性。潮水退去,不少企业蓦然发现,当初跟风投资并未转化成持续盈利能力,反而对公司整体营收造成拖累,于是决定剥离房地产业务,进一步专注主业。

在当前整个地产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及时退出房地产副业,重新聚焦主业,不失为回归初心的明智之举,有利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优化资产结构、支持主营业务发展。

事实上,该聚焦主业的,或许还不只是上述企业。近年来,我国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市场风口一波接一波,既考验着上市公司的眼力,也考验着上市公司的定力。有的上市公司原有主营业务增长乏力,迫切谋求产业结构调整,在深谋远虑、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瞄准时机更换赛道,成功实现战略转型。但也有不少上市公司热衷于追求短期效益,哪个行业热,资金就往哪里投,产业就往哪里布局,频繁更换业务,公司经营中充斥着“赌一把”的浮躁和不理性。

虽然说上市公司有多元发展的自主选择权,只要合法合规,跨界热门赛道无可厚非,但跨界经营并不简单,往往意味着要面对一个全新领域,在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均存在着诸多未知。如果未经审慎决策,只为追逐热点、概念而跨,不仅对企业长远发展无益,还可能陷入经营风险,稍有不慎机会就变成陷阱。近年来,因多元化发展步子迈得太快、太大而导致业绩下滑甚至破产的案例并不少见。

从市场价值发现的逻辑来看,主业突出、产品过硬、核心竞争力强的上市公司始终是投资者青睐的对象。现实中,任凭市场风云变幻,我自心无旁骛做主业、脚踏实地谋发展,以坚实业绩支撑股价上涨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比如宁德时代,多年来一心扎根动力电池研发,即便历经新能源市场低谷期,也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如今其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已是全球领先,公司股价也一路上扬。可见,一家公司想要走得长远,并没有捷径可走,在主业上不断深耕细作、久久为功才是王道。

近年来,随着监管部门大力遏制“跟风式”和盲目跨界重组,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一些上市公司逐渐认识到盲目跨界的不可取,主动选择“瘦身健体”,聚焦主业,深挖潜力,真正凭竞争力吃饭。这波“去地产副业”风潮,正是上市公司调整心态、褪去浮华、回归本业的体现。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