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里昂这座法国古城有种独特的魅力。
走在街头,你能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中“触摸”到历史;能在随处可见的生动壁画中“嗅”到浪漫;而里昂纺织博物馆的丰富藏品则时时提醒你,“欧洲丝绸之都”绝非浪得虚名。
站在里昂制高点的富维耶山顶极目远眺,老城区整齐划一的红色屋顶格外显眼。老城区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别名—里昂“粉红色的心脏”。这颗“粉红色的心脏”既像一位长者,饱经沧桑却睿智敦厚,又像青年,浪漫诗意又充满活力。
漫步在著名的圣让街道,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比如,圣让大教堂。
被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圣让大教堂建于1175年,正面是华丽的哥特式牌楼,后部则是质朴大气的罗马尖顶。教堂内部,16世纪的天文钟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依旧不停转动,12世纪的玻璃花窗在阳光的照耀下依然熠熠生辉。
根据记载,圣让大教堂举办过1316年教皇约翰22世的加冕仪式,也见证了1600年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与玛丽·德·美第奇皇后的盛大婚礼,历史与文化交织在一起,散发出一种奇异的“味道”。
里昂老城区处于法国罗纳河与索恩河的交汇处。当地人将罗纳河比作“父亲河”,将索恩河比作“母亲河”,里昂便是在两河的共同哺育下孕育而生的。
在索恩河畔马蒂尼埃街的转角处,有一面名为“里昂人”的壁画墙。这面墙上,刻画了几乎所有在里昂成长的知名人士,比如,开启了世界默片时代的卢米埃尔兄弟、治愈系童话《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发明了世界首台可设计织布机的约瑟夫·雅卡尔,等等。在里昂,类似的壁画还有150余处。这些壁画似乎在告诉人们,罗纳河与索恩河孕育了里昂,里昂也培养了足以影响世界的人物。艺术与科技恰如里昂生活的一体两面,看似平凡实则“风情万种”。
里昂老城区的街道密集,而且有不少可以供人们从一条街道横穿到另一条街道的小巷,又名“里昂小巷”。有人统计过,老城区300余条“里昂小巷”总长约50公里,将200多条街道连为一体。
据说,里昂小巷最初由古罗马人于公元2世纪建造。公元4世纪,在西罗马帝国的统治下,手工业与商业贸易逐渐在索恩河沿岸发展起来。为方便运输,里昂人开始密集建造小巷,以打通口岸与贮藏货物的地窖。里昂丝绸业兴起后,小巷便成为运输丝绸的专用通道。统计显示,到1544年,里昂丝织工人已经超过1.2万人。
19世纪,丝织业成为里昂的支柱产业,里昂也成为欧洲最重要的丝绸产地,其产品出口欧洲各国宫廷,是名副其实的欧洲丝绸之都。里昂纺织博物馆便是那段辉煌历史的“记忆”。该博物馆由市政府建筑改造而成,是欧洲最大的织物博物馆之一,由里昂工商会创办。博物馆内,还有多件明显带有中国元素的展品,说明欧洲丝绸之都与东方丝绸之都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就已经有所交往。1843年至1846年,法国农业贸易部派出使团到中国学习先进的染色技术,此后双方建立了直接贸易关系。
2016年4月,随着中国直达里昂的中欧班列正式开通,双方的交流进入了新阶段。当现代气息与历史文化交织在一起,当“粉红色的心脏”遇到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血脉,里昂这座古老又奇幻的老城绽放出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