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式民主神话的破产与人类民主新形态的勃兴
鲁品越

出于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霸权国家企图大打意识形态牌,筹划召开所谓“民主峰会”,妄图垄断对“民主”的裁判权,将美式民主作为干涉他国内政的霸权工具,用已给世界带来无穷灾难的“美式民主”搅乱国际环境,阻遏中国发展进程。对此,我们必须向世界发出真理之声,使世界人民明白:何谓民主?美式民主与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到底哪个是假民主,哪个是真民主?

美式民主:建立在“权力割让”神话上的“资本的民主”

美式民主有三要素:一是多党竞选制,二是三权分立制,三是议会民主制。多党竞选制是其核心,它以社会契约论的“天赋人权”与“权力割让”理论为基础:每个人具有“天赋人权”,但当人们都使用此天然权利就必将产生纷争,为了自身幸福安宁,人们同意将部分“天赋人权”通过社会契约(如选票)割让给政府,由此形成政府的公共权力。于是,多党竞选制成为人民将权力自愿交给政府的“民主制度”。实际上,此乃虚构的神话,既违背事实,又背离逻辑。

所谓“天赋人权”本身就是虚幻的假设。即便其真的存在,也断然不可能通过“割让”而形成国家权力,因为二者性质完全不同。国家权力是以支配公共物质文化财富为基础的现实权力。没有可供支配的公共财富,一切国家权力都荡然无存。而所谓“天赋人权”乃是基于抽象人性论而假设的每个人生而具有的“权利”,如自由、平等之类,其本质不同于以支配财富为基础的现实权力。物质文化财富来自人民的创造,因此国家权力归根到底来自人民,而非“天赋”。“天赋人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通过“割让”而魔术般地变为以人民创造的财富为基础的现实的公共权力。可见“权力割让式民主”乃是虚构的神话。

那么,美式民主为何要违背基本事实与逻辑,采用这种虚构的神话呢?是因为它能给多党竞选制披上“民主”的外衣,而多党竞选制恰恰是垄断资本攫取国家权力的重要路径。在此制度下,各政党为了最大程度地吸引政治献金,必然迎合拥有巨大经济权力的垄断资本集团的意志,据此确立政纲,遴选各层次候选人,确定竞选策略,以将其钞票转化为选票,将其金主的资本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力。因此,无论选举结果如何,其当选者都是各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代表,而且由此可以裁决各垄断资本集团争夺政权的斗争,形成由执政党与反对党共治的社会政治结构。这实质上是“以钱买权”的腐败行为的制度化。而“权力割让”的神话则使这一制度罩上“民主”的光环。一旦以多党竞选制作为“民主”的标准,那么既然人民已经将其权力割让,掌权者在其权力行使过程中就可以将人民排斥在外,名正言顺地支配人民用血汗创造的公共财富,垄断资本集团由此获取巨额利益。在这里,虚假的民主排斥了真正的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

建立在多党选举基础上的三权分立制度和议会制度,被一些人奉为“用权力制约权力”的“民主制度”。然而事实上这只是执政党与反对党共治的国家权力结构,两党通过三权分立与议会相互制约,并非人民对国家权力制约,而是各垄断资本集团之间通过其政治代表的相互制约。这看起来很“民主”,实际上是各党通过国家公共权力共同统治人民,并且通过党争博弈,争夺巨额资本利益。由此既维护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又实现各垄断资本之间的利益均衡。此乃“资本的民主”,而非人民的民主。

各政党都有由普通民众构成的“票仓”,在竞争过程中,其候选人对这些选民会做出种种“亲民”之举,提出种种许诺。这更被一些人奉为“民主”的体现,认为这些政党代表了相应基层选民的利益。然而事实上,各政党与其背后的资本集团构成了争夺选票的政治经济利益共同体,这些基层选民只是他们对选举的精密计算所确定的目标对象,归根到底只是他们谋取选票的工具,同时也是他们用于掩盖其争夺公共权力的“装饰品”。一旦选举完成,那些迎合选民的许诺会以种种理由不予兑现。即使部分兑现,也只是收买选票所付代价,而且归根到底还是由全体人民来承担。例如,为了获得选票,一些政党不顾国家财政能力而不断提高社会福利的许诺,导致政府大量举债或滥发货币,使国家陷入财务危机与金融危机,最后还是人民遭殃。此乃骗民之术,实非民主。

不仅如此,由于只需要获得部分选民的选票就可获得统治全部民众的公共权力,导致各政党不惜蓄意制造民众对立以抓牢目标选民,无视甚至攻击非目标选民,由此制造社会撕裂。此乃殃民之举,实非民主。

实践表明,美式民主是给垄断资本权力披上“民主”外衣的“资本的民主”、形式上的民主、制造社会撕裂与动荡的民主。美国国会山暴乱表现了这种民主正在破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这是对美式民主一针见血的批判,是判别真假民主的试金石。

全过程人民民主:人类民主政治的新形态

人民是物质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因此应当拥有以支配社会公共物质文化财富为基础的国家权力,所以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而如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则是全人类的巨大难题,各国将探索适合自己的国情的实现路径。坚持人民至上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正确方式——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新生的人类民主政治新形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人类民主事业的伟大贡献。

首先,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人民当家作主,绝非每个人当家作主的无序民主,也不是权势集团通过多党竞选将其经济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力的西式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样的政党是人民的主心骨,从而能够领导人民当家作主。这就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建立党内党外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的一整套的全方位无死角的权力监督网络,使我们党真正做到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在此基础上,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把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化,形成党领导人民通过依法治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其次,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必须贯穿于政治权力运行的全过程。马克思说:“在民主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具有与它本身的意义不同的意义。每一个环节实际上都只是整体人民的环节。”人民民主不是所谓人民的“权力割让”,而是将人民当家作主贯穿于国家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这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质特征最深刻的揭示与概括。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通过三个方面实现的。一是在决策过程中,必须深入基层,倾听民意,问计于民,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协商讨论,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此即“过程民主”。二是施政结果必须接受实践检验与人民的评判,看其是否真正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发展问题、就业问题、环境问题、安全问题等,此即“成果民主”。三是无论施政的过程还是结果,都要接受人民的监督与评价。由此实现“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相统一,建立最管用的民主。

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程序民主。同时,注重实质民主,就是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由此实现“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相统一,建立最真实的民主。

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从经过长期实践历练、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德才兼备者中,通过推荐与组织审查相结合,确定人民代表候选人、各层级的后备干部,再通过选举、考核和各种公平竞争方式,进入党和国家的管理体系。当选者与受任命者并非拥有特权,而是被赋予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神圣责任与职能。同时,各级领导机关开辟各种制度化渠道下沉调研,通过网络、电话、书信、问政于民、取智于民等多种方式,广泛联系群众,倾听人民心声,使尽可能多的民众直接参政议政。由此实现“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统一,建立最广泛的民主。

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通过民主集中制与民主协商,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协调民众的不同意见,形成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体意志。再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一系列民主程序,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党和国家的意志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协商、沟通与协调,凝聚全体人民的意志,并且始终接受人民的监督。由此实现“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建立真正代表人民意志的国家政权。

事实胜于雄辩。与正在走向破产的美式民主相比,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国际知名民意调查公司连续多年的全球民调中,中国政府的支持率高居榜首。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三名专家通过在中国开展长达十余年的调查,得出中国民众对中央政府满意度超过93%的结论,远超任何西方国家政府的民意支持率。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人类民主政治新形态将不断蓬勃发展,创造出新的奇迹。

(作者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资深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