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1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疆发展沙区作物近153万亩,年产值达35亿元——
治沙创富一举两得

本报乌鲁木齐讯(记者马呈忠)新疆是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省区。着眼于常态化治沙,治沙致富并举,新疆大力发展沙产业。截至目前,全区肉苁蓉、枸杞等经济作物面积近153万亩,培育加工企业93家,年产值达35亿元。

“十三五”期间,新疆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近2838万亩,基本构筑了以绿洲内部农田林网为基础、外部大型防沙固沙带为延伸、天然荒漠林为一线前锋的立体绿色屏障,有效遏制了农牧区和绿洲边缘荒漠化趋势。

新疆在沙漠周边广泛种植特色林果、固沙作物,并引进加工企业,发展沙产业。如今,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形成了以红枣、核桃、香梨、苹果、杏、巴旦木等为主的优势林果生产基地;部分企业还开发沙漠探险等旅游业态,开辟新增长点,反哺防沙固沙作物种植。

今年,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漠鑫开发有限公司的2000亩肉苁蓉进入丰产期。最近,每天都有30多名村民在公司技术员郑红明指导下采挖肉苁蓉。“每亩可收获150公斤,纯收入在2000元左右。”郑红明介绍。据了解,该公司在沙雅县盖孜库木乡南部沙漠边缘种植了万亩梭梭林,并利用梭梭嫁接肉苁蓉,实现了固沙、延绿、富农。

位于精河县的新疆金桑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的蛋白桑不仅为沙漠边缘披上了绿装,还成为一棵棵“摇钱树”。企业负责人刘吉发说:“我们生产桑叶茶、桑叶片等,开拓市场;另外,枯枝残叶腐烂后能进一步改善土质,形成了治沙良性循环。”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