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1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教育实效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深刻总结我们党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坚持”。首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并要求“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为我们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指明了方向路径。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加强高校的思政课建设,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体系,提升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一,强化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引领。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从本质上看,课程思政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的方式和手段。课程思政的内涵在于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等融入到高等教育的各个专业、各门课程中去,推动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同向同行,共同担负好育人职责,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的根本问题。青年人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处于思想成长的不稳定阶段,高校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对青年人的党史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采取多种措施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第二,构建“大思政”格局。高校推动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最重要的举措在于将价值信念教育全方位渗透于各门课程之中,实现全方位的价值引导。一是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需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进行课程教育内容开发与建设,系统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道德情怀。二是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活化“四史”教育,通过专业教育与“四史”教育的结合,牢牢把握“九个必须”的历史经验启示,秉持大历史观、唯物史观,引导学生在历史发展的经验中汲取营养。三是紧跟时代步伐,通过时与势的教育,将中国现实与世界大势相结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引导学生辩证认识并理性分析现实问题,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简言之,高校要通过全方位的价值引导,突破思政课的单点教学模式,打造广覆盖、全渗透的“大思政”格局,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教育实效。

第三,积极拓展思政教学新场景。推动课程思政创新,就要从根本上树立全程思政的教学观,推动思政教育向全时段、全场景发展。首先,要建立系统化、互补式的课程体系,在全教学领域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使各类课程都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互补,从而形成协同效应;其次,要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各环节,在课堂讲授、课外学习、科研创新、实践实验、社会服务等各场景中循序渐进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再次,要注重打通校园与社会连接的思政教学场景,深入挖掘实践教学的思政功能,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习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在课堂之外构筑青年大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成长新空间。

第四,拓展全领域、体系化教学路径。全面理解课程思政,要求教学设计以专业教学“一盘棋”的思维进行教学整体的开发、设计与规划,同时运用创新性思维将全领域、体系化教学落到实处。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守正和创新相结合,坚持真理与价值相统一,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学科专业特点,分层次、分阶段设计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统筹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环节;要建立灵活的学习评价标准和效果评估方式,健全思政教育全过程考核机制,关注学生的切身感受,对学生思想变化和接受情况进行实时了解和深入分析,同时考核要突出学生的日常表现,注重实践成果产出;要以定制化教学提高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契合度,需改变灌输型的传统思政教育方式,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不同教学阶段给予定制化思政教学方案,创新课程思政模式,因材施教。

第五,全面提升教师政治素养。落实好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政治素养、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的最终成效。高校要全面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要坚持“人人都是思想政治教员”理念,实施教师全员政治素养教育培训,统筹推进骨干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着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和意识,努力形成专业能力与德育能力融会贯通的育人队伍;二是要将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作为基本素养,提高教师的政治选拔标准,抓好思政教育培训,制定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加大立德树人、政治素养在教师考评中的权重;三是要发挥团队力量,带动课程思政跨学段、一体化建设,协调推动不同学习阶段一体化的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教育过程中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加强各阶段全局性的思维引导,层层递进地将思政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引到深处。

(执笔:廖祥忠 秦瑜明)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