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智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1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观点速递

青年服务意识和技能亟待提升

张舒辰、丁福兴在《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32期《新时代青年服务意识与技能刍议》一文中指出,服务业发展是未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但青年群体对服务业存在着内容认识窄化、低估行业收益等诸多认识误区。近年来,第三产业成为支持国民经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服务业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劳动就业的主力军。文章提出提升新时代青年服务意识和技能的路径:一是加强就业观和工作价值观教育,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质量就业观,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提升自我素质与能力,牢固树立职业平等观,提高服务意识。二是拓展技能培训渠道,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线下与线上培训相结合,内部与外部培训相结合。三是建立行业服务质量标准和奖惩机制,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行业服务质量标准,推进个人综合能力测评和奖惩机制建设。

有效解决“慢就业”需综合施策

熊苗、张怡在《山西青年》2021年第18期《“慢就业”毕业生群体存在的就业问题及对策》一文中指出,近年来“慢就业”现象加剧,部分毕业生打着“慢就业”的幌子,以不良的“慢就业”为借口选择“懒就业”甚至是“不就业”。为了解决毕业生群体所存在的就业问题,他们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探索了“慢就业”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从这四个层面出发来减弱或消除这种“慢就业”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对一部分毕业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影响程度统计发现,其中影响指数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家庭富裕,不着急就业、职位与理想不符。文章提出解决“慢就业”问题的对策:一是个人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面临困难时要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二是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子女独当一面的能力,在职场中磨砺,从而提高就业能力。三是高校不仅要强化在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指导,克服学生对就业的恐惧。四是相关部门要打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对“慢就业”的人群理性看待。

从城市打工人到大国工匠

汪润泉、周德水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12期《农民工在城市间“用脚投票”能否实现高质量就业——基于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一文中指出,利用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民工在城市间的流动对其就业质量的影响。城市流动存在双重效应,既能够通过提高工资收入、单位福利对就业质量发挥正向作用,又能通过提高超时工作的概率以及降低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工会与社会保险、成为白领的概率,对就业质量产生负面效用,但总体效应为负。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依赖于高素质工人队伍的建设,农民工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构成,亟需培育其“工匠精神”,实现由“城市打工人”到“大国工匠”的转变。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民工高质量就业,培养高素质工人队伍,结合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优化制度设计,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劳动保护。第二,提高城市的就业服务水平,发挥引导效应。第三,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降低农民工市民化成本。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