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但也要看到,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需要解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明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必须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进而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有所作为。这就要求我们接续用好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经验和认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脱贫攻坚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面对许多风险挑战,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特别是要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乡村干部培养成为政策上的明白人、致富上的带头人,造就一批敢担当、能力强、作风硬的基层组织队伍,以党的坚强领导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是坚持精准施策。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我们坚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各地围绕“扶持谁”,建设和运用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强化对扶贫对象的动态监测和调整;围绕“谁来扶”,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因村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干部等;围绕“怎么扶”,引导企业参与产业扶贫,扎实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健全扶贫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围绕“如何退”,健全评估退出机制,严格退出标准和程序。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需用好精准施策这个重要经验。无论是发展经济产业、改善生态环境,还是倡导乡风文明、改进农村社会治理,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到精准调研、精准谋划、精准施策、精准用力、精准推进、精准督查、精准验收。坚持分地区逐步推进,针对地区、乡村发展基础和阶段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振兴路线图,逐步推进,实现差异化发展。
三是坚持广泛参与。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的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是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辉煌成就的宝贵经验。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要继续坚持广泛参与,凝聚各方力量,努力调动各方面各领域各行业的积极性,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支农、惠农、富农、强农、兴农的强大合力。尤其需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优化配置以人才为核心的各种生产要素,做到外“引”一批乡贤能人,到乡村创业就业;内“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重“用”一批农村专业人才队伍,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四是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经验。我们始终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要继续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特别是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通过各种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致富能力,还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
五是坚持对乡村振兴的持续投入。在脱贫攻坚中,各地各部门坚持对相关工作的投入,采取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尽可能多地动员各类社会资金投向农村、投入农业、扶持农民,保障对脱贫攻坚的持续投入。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要在投入的可持续性上下功夫,借鉴在脱贫攻坚中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和主体、金融资金为引导协同、社会资金为参与补充的投入机制,借鉴在脱贫攻坚中高效整合资金、发挥资金合力效益的做法,借鉴在脱贫攻坚中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的经验,保障对乡村振兴的持续投入。同时,对投入乡村振兴的资金要加强绩效评价、审计督查,确保资金使用合法依规,实现应有效益。
总的来看,当前,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的任务还较为繁重。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