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9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弘扬抗击非典精神 捍卫人民生命安全
本报记者 吴佳佳

18年前的那个春天,一种被称作“非典型肺炎”的新发传染病来势汹汹。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场同心战疫的人民战争就此打响。从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到无私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者,从临危受命、紧急攻关的科研人员到无惧劳苦、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处处是冲锋陷阵的身影,时时有默默付出的真情。这其中展现出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抗击非典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筑起阻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万众一心 共筑“长城”

2003年伊始,非典疫情不期而至。高热、咳嗽、呼吸困难,这种“非典型肺炎”前所未有的传染性、蔓延速度和危害程度超出人们想象。当年2月中下旬,疫情在广东局部地区流行;3月上旬,在华北地区传播和蔓延;4月中下旬,波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确诊数字不断攀升,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旅游、餐饮等行业遭遇极度“严寒”,担忧恐慌情绪在部分群众中蔓延。

“一定要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2003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对抗击非典斗争提出总体要求: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提出切断非典传播途径的科学策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成立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设立总额20亿元的非典型肺炎防治基金、决定“五一”暂不实行长假、专题部署农村防治工作、将非典纳入法定传染病……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全国防治工作科学有序深入展开,一张治疗、预防和控制非典的网络在全国迅速张开。

中小学停课、高校封闭式管理、公共场合定期消毒、疫情场所整体隔离……紧要关头,北京建立了严密的疫情监测体系和防治网络。上海迅速启动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广东8000多万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从社区到学校,从地方到部队,全国上下紧急行动,形成了严密有序的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体系。

和衷共济,八方支援。北京抗击非典斗争进入攻坚阶段,全军1200名医护人员驰援北京;兄弟省区市紧急调配大批防治非典物资,源源不断运往首都;周边地区纷纷打通绿色通道,保障北京物资供应;全国各地迅速调集血浆,保证首都抗击非典斗争的急需。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将关注的目光放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困难的人民群众身上,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千方百计阻止非典向农村扩散。

和衷共济 攻坚克难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有一位科学家冲在防治一线。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钟南山临危受命,担任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他不顾生命危险,精心制定治疗方案,夜以继日地工作。他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否定了“衣原体是病因”的观点,最终证实非典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这一结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确认,从而为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仅仅是钟南山,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无数医护人员、科研人员挺身而出。“这里危险,让我来。”第一批“扫雷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党支部书记邓练贤以生命托起生命,倒在了抗击非典的一线;“选择了从医,就选择了奉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丁秀兰以身殉职,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因抢救患者染病的原解放军302医院74岁老专家姜素椿执意注入非典患者康复期的血清,“为防治非典闯条路”;面对非典患者,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尽量包揽对急危重非典病人的检查、抢救、治疗、护理工作,最后不幸染病牺牲;武警北京总队医院主任医师李晓红在身染非典危重之际,仍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誓要为战胜疫情尽最后之力……

处处真情涌动,全国团结一心。危难时刻,所有中华儿女义无反顾投身于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中国科学院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研人员争分夺秒,36小时完成非典病毒的基因测序,16天开发出新一代红外测温仪;住总、建工等六大建设集团紧急受命,七天七夜在一片荒草地上建成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全国最大专科传染病医院——小汤山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志愿者驰援北京疾控中心接听热线,每部电话单日非典咨询呼叫高达8000次;山东青岛市民排起长队献血支援北京,创当地血站建站以来采血数量新纪录……

原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回忆,那时,在北京首个隔离区——北大人民医院隔离带外的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中国结、黄丝带、千纸鹤和心形卡片,写满了市民关心鼓劲的话语。“一旦有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和支持,再大的难关也能攻克!”高强为此感慨万千。

2003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最后一个疫区——北京的非典型肺炎疫情明显缓和,已符合世卫组织有关标准,因此解除旅行警告,同时将北京从疫区名单中排除。以此为标志,中国抗击非典的斗争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从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成立到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双解除”,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蔓延20多个省区市的非典被成功遏制!

赓续精神 砥砺前行

抗击非典的胜利,充分显示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也在此后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提供持续不断的力量。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参照当年“北京小汤山”模式,武汉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中国奇迹”再次震惊世界。“抗击非典中建立的联防联控、信息公开、中西医结合、‘四早’策略等一系列实践不仅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更在2020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重大创新发展。”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曾光表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4.2万多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驰援湖北一线。这其中,1.2万多人是“90后”“00后”。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他们有一句话令人感动:“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事实证明,这些“90后”“00后”已经接过前辈的班,在国家、人民面临危难之时蜕变成长,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不少参与过小汤山医院救治工作的医护人员再次主动请缨,毅然奔赴武汉。“国有疫情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这是17年前,张伯礼在抗击非典时立下的铮铮誓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这位70多岁的“医界老兵”又一次兑现了承诺,在武汉奋战81天。“为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17年后,84岁的钟南山代表无数再次出战的白衣天使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和维护。

抗击非典的伟大斗争,像一座熔炉,进一步丰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跨越时空,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心中,积聚起生生不息的奋进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引领我们披荆斩棘,赢得一个个新的胜利。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