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9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振兴的碧桂园实践
本报记者 张建军
工人们在由碧桂园集团帮扶的陕西烨林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核桃仁无尘车间生产核桃仁。 (资料图片)

原本泥泞的乡间小路铺上鹅卵石,变成了古朴的村道;原本破败的房屋经过设计和重修,有的成为接待游客的民宿,有的成为极富现代气息的咖啡馆……这是广东英德市鱼咀村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新变化,也是碧桂园集团帮扶工作从精准扶贫延伸到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案例。

“接下来,还要在鱼咀村继续深挖旅游资源,让村里更加繁荣。”面对家乡的改变,鱼咀村党支部书记廖志其十分欣喜。

在探索乡村振兴的路上,碧桂园集团充分挖掘英德市特色、古色、红色、绿色资源,推进“星火计划”主题旅游,带动文化演艺、农家乐等相关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目前,碧桂园的帮扶项目遍布全国16省份57个县。

充满欧式风情的建筑、惟妙惟肖的涂鸦、集装箱改造的特色民宿、轮胎乐园……一座可容纳近百人的民宿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吸引众多游人前来。这里是碧桂园集团与陕西铜川市耀州区马咀村共建的党员活动基地。去年7月,碧桂园集团筹措党建专项资金,按照“企业+村集体+党建+贫困户”模式,改造村里留存的废弃集装箱,打造特色民宿;并规定按投入占比分配营收利润,一方面按照一定比例给村民分红,另一方面按比例直接注入政企共管账户,作为区内专项发展资金。

碧桂园集团还协调各方资源在马咀村设立清华大学乡村振兴陕西耀州远程教学站,村里的集装箱特色民宿成了各路来客参观学习、旅游休闲的生态“酒店”,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兴建蔬菜大棚、发展休闲农业……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的跨越——曾是贫困村的安徽省舒城县青墩村,如今正成为大别山东麓乡村振兴的新亮点。今年4月,安徽新华学院与青墩村合作建设全国首个大学生“大思政”育人基地,在乡村治理、文化振兴、经济建设中注入高校力量。

青墩村是碧桂园集团结对帮扶的贫困村之一。“我们正在积极打造青墩村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实现农产品生产、农业科技推广、旅游观光、青少年劳动教育一体化。”碧桂园安徽区域党总支副书记、碧桂园舒城县帮扶工作队队长黎超新告诉记者。

核桃是陕西安康市宁陕县乡村的重要农产品,但长期销售不畅,导致核桃种植户积极性不高,质量难以保证。为激活核桃产业,带动更多农户致富,碧桂园集团设立200万元的党建专项基金,通过“党支部+当地行业协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从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开展全产业链帮扶。

碧桂园帮扶项目部还配合当地政府,组织陕西烨林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宁陕县11个核桃合作社成立核桃协会,从源头提升核桃原料质量;捐赠核桃仁加工生产线、组建核桃仁无尘车间,利用碧桂园优势产业资源生产出琥珀核桃仁、核桃油等多种产品,打造宁陕核桃品牌,目前助力销售的核桃收入250多万元,帮扶2000户农户。

叶树仁曾是湖南平江县加义镇泊头村贫困户,去年底,他以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成了村里的乡村振兴带头人。5年前,他因为家庭贫困被安排到当地由碧桂园建立的苗木基地打工,后来成为苗木培育示范户,开启了崭新人生。

碧桂园在园林绿化上具有突出优势和大量需求,结合这一业务特点,他们在湖南平江、江西兴国等地建立苗木种植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帮助企业引进资金、苗木、技术,并助力销售。

如今的泊头村,酱干厂、杉木林基地等产业项目频频开花结果。“村里还将发展森林康养度假区、生态油茶种植区等,让村民们享受更美丽的生态环境,过上更好的生活。”叶树仁告诉记者。

实现乡村振兴,要帮助乡村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这离不开市场资源的导入。今年,碧桂园投入120万元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建设千亩机械化种植土豆示范田;在江西兴国、广西田东等县建设的10个苗木农场已实现产值超1.6亿元……以地域特色产业发展为牵引的乡村振兴长效机制,正在一些地区逐渐成型。

“我和企业会继续参与乡村振兴,全力把工作做好。”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