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智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8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善生猪产能逆周期、跨周期调控机制
王祖力

随着全国生猪生产恢复,猪肉供应逐步改善,近期生猪及猪肉价格出现明显下跌,速度之快超出市场预期。6月份开始,生猪养殖环节陷入全面亏损。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6月份养猪场户每头生猪销售收入为2056元,养殖总成本2185元,每出售一头商品猪亏损129元。持续亏损已使得部分企业面临较大资金压力。上市公司正邦科技预计上半年亏损12亿元至14.5亿元,新希望预亏30亿元。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一个时期猪肉价格回落较快,生猪养殖出现亏损,养殖场(户)发展生产积极性受挫,2019年出台的深受养殖场(户)欢迎的用地、环保和保险等政策有收紧趋势,一些地方在政策上“急转弯”,可能会进一步放大市场不景气带来的影响,再次造成产能大幅下降,加上养殖成本上升和非洲猪瘟疫情的不确定性,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任务十分艰巨。

根据前期产能恢复情况和生猪生长育肥周期研判,今年年底前猪价有望反弹,但幅度不会太高。按照往年规律,中秋国庆之前,猪价通常会出现一轮季节性反弹。此外,今年1月份至2月份,蓝耳病、仔猪流行性腹泻等疫情抬头导致全国规模养殖场新生健仔数累计降幅超过10%,这期间新出生的仔猪,对应的出栏上市时间点,正好是中秋国庆之前,也利好猪价回调。但由于目前市场上积压得进口冻猪肉量级不小,抑制猪价上涨幅度。

应对猪肉价格阶段性下调趋势,养殖场户首先要做的,就是降本增效,减少亏损。通过优化饲喂方式和精细化管理,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加快淘汰前期留下的三元商品母猪和部分低产二元母猪,提升能繁母猪繁殖能力;加强饲养管理,有效防止动物疫病,降低死亡损失。

此外,从过往经验来看,在行业低谷期,绝对不可放松动物疫病防控。回顾过去几轮生猪产业的大幅波动,生猪价格较为低迷时,养殖场户在疫病防控上会有所放松,这个时间点也是疫病风险较高的时期。当前,非洲猪瘟病毒已经在我国定殖,污染面广;今年春节前后还出现了潜伏期长的新毒株,短期较难发现;与此同时,猪蓝耳病、仔猪流行性腹泻等疫情时有发生,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因此,需要提醒养殖场户,切不可放松防控,尤其是北方冬季、南方雨季,一旦出现重大疫情,可能损失惨重。

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关乎群众生活、物价稳定、农民增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近年来,通过构建长效机制、稳定长效性支持政策,逐步建立起较为成熟的逆周期、跨周期调控机制,确保产能稳定在合理区间。

2019年底农业农村部印发《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各省(区、市)细化并承诺三年生猪生产恢复任务目标,并把责任压实到各级政府,各地生猪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用地、环保等长期困扰生猪产业发展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种做法,为生猪产能快速恢复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启示,可以好好总结并在未来工作中充分运用。

维持猪价稳定正在探索长效机制。稳价格的关键在于稳生产,稳生产需要稳产能,而确保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的重要方法是从政策上稳定从业人员预期。据了解,农业农村部正在着手制定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分省明确能繁母猪存栏量和规模养殖场户保有量等核心指标,并出台考核办法。要求各地对照任务指标,细化方案,稳定落实财政、金融、用地、环保等长效性支持政策,逐步建立市场化调控机制,防止“急转弯”“翻烧饼”,让养殖主体有稳定的政策预期。与此同时,养殖场户亏损严重的地区要适时出台临时救助补贴、贷款贴息补助等政策,帮助养殖主体渡过难关,确保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在合理区间。

当前,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依然偏低。截至去年底,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生猪出栏量,占全国总出栏量的比重约为57%,仍然有43%左右的市场供应量由小散养殖户提供。与规模化养殖场相比,小散养殖户在技术、经营管理、市场风险抗御和重大疫病防控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未来,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尽快让小散养殖户融入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建议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公司+农户”、托管租赁等方式,完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业组织化水平。同时,通过成立行业协会、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把小而散的养殖户凝聚起来,分享先进养殖技术,统一饲料原料采购和经营管理,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