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从物质服务、人力资源、照护体系、科技支撑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应出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支持政策,吸引人才到养老行业就业,并推行养老护理人才职业能力认证制度,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社会地位。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有多年,近年来,由于生育率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延长,社会老龄化的速度有所加快。“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和小城镇劳动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农村空巢老人的更好照料问题有待解决。加之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子女陪伴父母的时间变少,传统的家庭照护功能也在逐渐弱化。
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从物质服务、人力资源、照护体系、科技支撑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
一是建立积极健康的老龄化支持系统。树立积极老龄化的理念,挖掘活力低龄老年人潜力和加强老年人的互助,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一方面,积极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培养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进互助养老管理工作,鼓励“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社区居民互助养老、抱团式养老等互助模式,并探索制定互助养老法人登记注册、管理专项法规和有关激励政策,维护互助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是重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不断提高相关人才综合素质。加强与养老服务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教育合作,并出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支持政策,通过助学补贴、就业补贴等,吸引人才到养老行业就业;推行养老护理人才职业能力认证制度,与入职、待遇、职业规划和职称评定等相关联;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社会地位,对于贡献突出的养老服务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给予足够的尊重,完善薪酬待遇和职业技能等级水平挂钩机制。此外,还应健全养老服务人才职业体系。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家政服务人员、医院护工等人员从事养老服务,鼓励退休医务工作者、活力低龄老年人参与提供为老服务,并完善职业资格认证管理体系。
三是积极构建老龄医养照护新体系,从服务供给、供需对接协调、要素支撑、政策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服务供给系统,由医疗服务、生活照护和预防援助系统组成;供需对接协调系统,由社区综合支援中心和“互联网+社区”信息共享系统组成;要素支撑系统,包括人才供给、科技应用、资金支持、产业支撑和理念推广,为服务体系提供充足优质要素;政策保障系统,包括激发有效需求、降本增效、释放要素活力、监管评价、营商环境等方面内容,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此外,还应积极推进老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设老龄社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推进老龄健康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大力构建和完善老年医学临床试验平台、老年用品研发平台、产品检验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等。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中国经济评论》杂志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