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智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7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一带一路”课题组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及加强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经贸投资务实合作和架设文明互学互鉴桥梁四方面发展要求。“十四五”时期是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新进展、新变化,做好面向“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优化战略顶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带一路”目前已得到14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响应,签署了206份合作文件,形成了我国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广泛合作格局。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前国家或地区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重要载体。在开展跨国区域布局和国际合作中要坚持以“一带一路”作为主线、主框架的布局,使之走得更远。

把握多元化契机

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在“一带一路”这一跨国经济合作行动中,作为积极的倡议者、推动者、参与者,我们要更扎实、更有章法地开展相关工作。抓住全球公共产品提供方更加多元化的契机,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的多边化、国际化和机制化。更加主动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和工作进行对接,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一带一路”更多内容转化为国际组织的决议、标准、规则、议案,使“一带一路”倡议真正成为全球公共产品,成为全球各国共同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

第三方市场合作(中国企业与有关国家企业共同在第三方市场开展经济合作)是我国首创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是共建“一带一路”新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我国已与法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14个国家签署16份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我国与有关国家建立了第三方市场合作委员会或者合作工作组,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政府间的协调制度和合作机制,确定了合作的主要区域、重点行业,形成了重点合作的项目清单。

下一步,要巩固已有的中欧第三方市场合作成果,继续拓展与其他国家建立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通过搭建第三方市场合作工作机制平台、举办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设立第三方市场合作基金等多样化方式,发挥各方技术、资金、产能、市场等互补优势,充实和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内涵,促进互利共赢。同时,可考虑加大引入发达国家作为第三方参与重大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建立对项目评估、跟踪、启动前的可行性研究等一系列风险管理流程,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聚焦核心内容

突出立体化空间布局

在未来推进重点中,应突出“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处理国家合作关系,突出“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核心内容,突出“陆海空网”立体化空间布局以及多维度推进“一带一路”,如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能源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等。

推动“一带一路”贸易投资高质量发展。贸易投资基础好,见效快,各参与方容易达成共识,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应以东盟、中日韩、中东欧、非洲等为重点经贸合作区域,以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等数字贸易、第三方市场合作为重点,推动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双向投资、引进来与走出去、贸易投资与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实现贸易投资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加强贸易投资规则衔接,推动削减非关税壁垒,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共同扩大对外开放。

推动高水平建设数字“一带一路”。这是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及加速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驱动力。应以数字“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资,促进数字软硬“互联互通”,破除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的壁垒,全力构建数字“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数字技术创新合作,深入对接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合作对象的需求,积极参与构筑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平台和数字规则治理的新框架,推动数字“一带一路”建设朝着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方向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绿色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中国自身发展理念成功实践的总结。应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沿线相关国家经济建设时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逐步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及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环境评估体系。立足沿线国家多样化、差异化的绿色发展需求与能力,与沿线国家共建绿色低碳领域重点任务和需求清单,建立专门的绿色技术协调管理机构,设计共建合作机制与平台,促进多层次绿色项目合作,推动形成“一带一路”绿色合作制度框架,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一带一路”绿色合作模式,提升中小企业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能力。

高峰论坛引领

完善多边合作平台

经过8年的共同努力,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已形成以高峰论坛为引领,各领域多双边合作为支撑的基本架构,为长远发展提供了有效机制保障。

下一步如何做,有以下建议:逐步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机制化实体化发展。应以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园区、关键项目取得的重大成效树立“一带一路”样板工程和最佳实践范例,在国际高峰论坛框架下开展多边研讨、交流与合作。同时充分借鉴相关国际论坛的成熟经验与做法,探索设立秘书处常态化组织机构,逐步完善相关决策机制、协调机制、执行机制等关键职能,有序推动向机构实体化、人员专职化和部门专业化发展,更好发挥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

健全和完善多边合作平台,加快“一带一路”规则标准融合衔接。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与联合国及其附属的基金会、环境署、粮食署等机构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合作。积极拓展与上海合作组织、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组织等沿线地区和跨地区国际组织在贸易、投资、产业及全球价值链方面的合作。有序推进交通、农业、法治、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标准对接,不断健全完善现有覆盖交通运输、税收征管、绿色环保等诸多领域的多边对话合作平台,为拓展深化相关“一带一路”合作提供有力支持。

探索建立多样化的机制化平台。探索设立域外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开放机制平台,世界各国、国际和地区组织,只要有意愿都可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积极推动参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沟通,统筹兼顾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和结构性改革政策,为加强形成趋同化、协同化和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提供新平台和渠道。

坚持实践导向

全面加强机制建设

机制化建设有助于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是重大合作倡议行稳致远的强大保障。应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通过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来促进机制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由项目导向逐步向规则导向转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坚实支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项目发展机制建设。应强化项目遴选调查与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信息储备库,对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跟踪、监测与预警;健全完善项目合法合规经营制度,规范企业投资行为,鼓励企业在进行项目建设时注重保护环境、履行减贫等社会责任,积极回应当地社会诉求,实现项目建设中的各方共赢。

完善贸易畅通机制。应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最大限度消除贸易壁垒、加强贸易便利化;按照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的要求,推动以周边为基础,面向欧亚非和拉美大市场的高标准自由贸易网络建设;加强海关、检验检疫、投资保护、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程;坚定维护世界贸易组织(WTO)多边贸易体制,同时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与贸易的有机融合,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促使更多国家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网络体系。

健全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投融资机制。应统筹国际和国内资源、政府和社会资本、直接和间接融资,打造互利共赢、多元平衡、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融资机制。进一步落实好《“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继续发挥共建“一带一路”专项贷款、丝路基金、各类专项投资基金等的作用,支持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有效运作。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广股权投资、PPP项目融资等方式,充分发挥公共资金的带动作用,动员长期资本及企业资本参与,针对不同性质项目分类施策,建立健全各有侧重的融资保障体系。

建构“一带一路”高质量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一带一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涉及多国别、多主体、多领域、多层面、多环节的非常复杂和长时段的系统工程,应从以高质量发展所内含的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包容、可持续性等维度设计可定量描述的“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定期评价,及时准确地监测分析高质量建设状况,以及各因素对高质量建设进程的影响。

深化理论内涵

发挥智库支撑作用

“一带一路”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世纪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组织架构、项目建设、体制机制、可持续发展等环节上下功夫,也需要加强学术研究、理论支撑和话语体系建设,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提供支撑。

加快规范“一带一路”理论与话语体系。发挥智库、媒体对“一带一路”理论与话语体系构建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厘清和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内涵,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区域合作等角度阐释“一带一路”建设,聚焦重点国家、重点项目、重点园区取得的最佳实践,阐释“一带一路”建设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潜力、携手应对公共卫生安全挑战、减贫扶贫、改善当地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从全球治理等层面深挖“一带一路”建设理论内涵,逐渐形成基于实践的“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理论与话语体系。

强化“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调研。“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制度文化、发展诉求及合作需求差异较大,可以考虑针对重点通道、重点国家和重点项目形成政府、行业协会、智库、企业协同下的可行性研究以及项目推进实施、跟踪、成本回收、收益评估等新型运作模式。长期、深入、动态开展国别研究和实地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一带一路”对参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影响,以及重大项目的区域、国别及产业领域规划,重大项目规划落实对资源环境、市场供需及对外经贸关系平衡影响,聚焦“重点国家、重点领域、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建设,适时形成具有战略前瞻性和引领性的研究及建议,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支持国内智库开展“一带一路”合作与交流。通过与相关国家智库的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向全球阐释“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进展与成效。进一步做实“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广泛联合参与国智库及其他国际智库,联合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建立智库索引、共享研究资源等,提升智库合作平台机制水平。

(执笔:陈文玲 颜少君)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