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第二年,也是制度攻坚、项目攻关的全面发力之年。一体化示范区的制度创新落地效果如何?这块试验田的种子能否扩散?近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等部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交出了今年的“期中答卷”。
据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忠伟介绍,示范区18项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已落地应用,群众可以从这些首创性的制度创新中切身感受到变化和便利。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来上海出差的浙江嘉善人杨蔚犯难了。由于出来太急,她到了医院才发现没有带医保卡。不过,在医院收费服务窗口的提醒下,她可以用已申领的医保电子凭证异地门诊就医,挂号、诊疗、取药等各个环节都不用去窗口排队。
“青浦、嘉定、吴江三地医保部门从示范区成立开始,就扎实推进示范区的医保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概括起来就是区域就医免备案,电子凭证一码通,经办服务一站式,网上医保在线服务以及异地审核协同化。”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曹俊山表示,自6月8日起,长三角示范区内实现了异地就医结算“一码通”,医保参保人员可以到示范区所在三地的75家定点医疗机构门(急)诊异地就诊,直接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无需携带医保卡结算。
在中国工商银行青浦支行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跨区域税费缴纳”窗口,第一位示范区跨区域办税的金先生如约而至。据介绍,这是数字人民币首次应用于跨区域缴税场景。
金先生现居上海青浦区,来到银行是为了给自己在苏州吴江的一处房屋租金缴纳个人所得税。“以前,每次办税都需要开2个小时车去吴江当地税务营业厅办理。现在的跨境办税真方便,几分钟业务就办好了。”金先生说。
“今年以来,示范区大力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示范区前期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已在特色联动商圈、特色生态旅游、特色农业、跨区域的公共交通等场景落地。”张忠伟介绍,目前示范区群众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跨区域缴纳税费以及生活缴费。
“当区域发展打破行政壁垒,就会产生一体化‘溢价’。”张忠伟介绍,从国际上看,像纽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都得到了一体化发展的“溢价”,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这种效益也正在逐步显现。
首先,一体化打造出空间能力,拓展了长三角的战略中心。示范区内的“两县一区”各展所长,把资源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转化成为共同的竞争优势。
其次,一体化建设释放制度红利。以示范区的医保一卡通为例,该政策并没有新建医院,但却通过推进医疗保障工程化,使得三地共享医疗资源。
最后,一体化建设激发了市场活力。“要素流动起来后,势必会增强区域吸引力。”张忠伟举例,没成立示范区前,乡镇招商引资工作并不容易,成立示范区后,乡镇对资本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事实上,示范区建设难在一个“共”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跨域治理模式,必须聚焦区域协调发展中共性的难点、堵点问题,探索具有开创性、普遍意义的、去特殊化的制度创新成果。
示范区建设也成在这个“共”字。经过近两年探索,示范区已经形成了50项一体化制度,长三角占全国经济比重从前年的23.9%提高到去年的24.1%,再到今年一季度的24.6%,这充分反映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