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5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天科技集团
在“双碳”目标竞赛中抢道争先
本报记者 薛海燕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势在必行。此时此刻,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科技”)早已提前布局,奔跑在“双碳”竞赛的跑道上。

“五一”节前,中天科技旗下中天海缆研发的“±525kV柔性直流交联聚乙烯绝缘海底电缆系统重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列入江苏省发改委《2021年江苏省风电装备产业链重点项目清单》。

高端海缆降低风电运营成本

海上风电场的运行结构中,海缆扮演着“血管”和“神经”的角色。中天科技1999年进入海洋装备领域,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根商用海缆,逐步涉足海底光缆、海底电缆和海底光电复合缆,形成了从海缆到系统再到施工的总包能力。2004年成立的中天海缆,如今已是工信部首批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跻身全球海缆最具竞争力企业十强。

实现风电“平价上网”,技术的持续升级和创新是降本增效关键所在。为适应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规模化、深远海化发展,中天海缆研究开发的集束海缆、高压直流海缆、动态海缆等相关新技术,为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经国家主管部门鉴定,该公司研发制造的±400kV直流海缆、45-220kV轻型交流海缆、国网舟山世界最高电压500kV XLPE交流海缆等产品均居国内第一,从而有效控制生产成本达到行业最低,为海上风电工程“平价上网”提供了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高性价比海底电缆及配套附件产品。目前,中天科技已经执行并将于2022年底前交付的海缆项目订单累计长度已超15000公里。

聚焦创新迎来广阔天地

2020年,中天科技以国际化站位聚焦重大项目创新,全面启动制造业数字化、制造业服务化进程。集团旗下共有24家制造型企业发布了2025制造数字化规划,全年立项的制造业数字化项目达133个,制造业服务化项目14个。

目前,中天科技已建成2个省级智能工厂,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9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两个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两个国家级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项目,正逐步成为“中国智造”的代表品牌。与此同时,集团还推进“5G+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了10类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

4月9日,中天科技南通创新中心项目落户南通创新区,拟打造成为行业一流的研发测试平台。该项目总投入5亿元,重点研究开发包括海上风电等领域市场迫切需求的高端产品。

双循环“双碳”布局惠及全球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天科技在南通、盐城、汕尾等地建设了海缆制造基地,并根据海上项目建设要求,就近输缆供货,创下连续多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业绩。“十三五”期间,中天科技的海缆产品销售累计超过20000公里。

与此同时,中天科技还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截至2020年底,中天科技已设有54个海外办事处,10个海外营销中心,在印度、巴西、印尼、摩洛哥、土耳其等国家运营工厂,产品出口160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在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完成的海缆项目达80多个,产品销售累计达1500公里,涵盖了海上风电、油气、电力传输等多个行业。由中天科技承担的德国155kV风电总包项目,实现了亚洲厂家在欧洲海上风电市场零的突破。

在“双碳”竞赛的大背景下,中天科技正大步流星地抢道争先。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