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4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山村民如何在家门口致富
—贵州遵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产业
□ 本报记者 王新伟
图为贵州遵义绥阳县的辣椒种植基地。(新华社发)

王国权没有想到,当初带领村民“尝试”发展的乡村民宿,现在竟然成为川渝人眼中的“香饽饽”。

王国权是贵州遵义绥阳县宽阔镇红河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如何让大山村民在家门口致富,成为他心中的头等大事。

考虑到红河村平均海拔1150米,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宽阔水原始森林山水相连,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以及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自然生态,村里决定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借力绥阳县慧丰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龙头企业优势,采取“公司+协会+农户”方式,打造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特色民宿。

作为新兴民宿受益者,胡敬周笑着告诉记者:“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好事!以前,外出打工每年只挣四五万元;现在,仅夏季3个月,在家门口就能纯收入12万余元。”2017年,胡敬周开始经营民宿。第一年,他就以租期长达10年的方式出租9间客房,获得租金17万元。如今,民宿已出现一“铺”难求的局面,他家33间客房在去年就被全部预订。

“气候与环境生出了财富。”村民们尝到甜头,纷纷将闲置空房提升改造用来发展民宿。王国权告诉记者,目前,红河村25户村民已发展民宿客房540间、床位1040个;去年共接待重庆、成都等地游客1万余人次,仅民宿产业每户年均收入13万元以上,年旅游综合收入324万余元。

靠山吃山。依托丰富生态资源,红河村带领60余户村民发展中蜂养殖,年产值达80万元以上;种植五倍子1600亩,村集体年收入10万余元。他们还创新挖掘“民宿+民俗文化”“民宿+农耕体验”“民宿+生态文化”等多种业态,利用村里发展的高山莲藕产业开发出“十里荷塘”观光景区,衍生出采笋、挖藕等农事体验项目,全面满足游客体验农耕生活的需求。

红河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产业,成功让大山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是遵义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当地以“选准一个人、带好一支队、振兴一个村”的思路,通过基层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有效盘活利用农村各种资源要素,进一步发展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