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顾 阳
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之下,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投资的作用功不可没。进入“十四五”发展新阶段,我国经济要继续稳中求进,就需要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在扩大有效投资、增强投资后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投资新空间。
对此,“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了,但发展的条件已发生深刻变化。未来5年,稳投资将更加聚焦优化投资结构,更加强调在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等领域发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在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等领域还存在明显短板,特别是此次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物流体系、应急储备等方面投资不足的情况较为普遍。此外,在全面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推动以县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投资不足。但短板也意味着潜力,专家表示,未来通过扩大有效投资来加快补齐短板,有望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增长的双赢。
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蕴含更多的投资机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尽管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引领的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共识。下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将进一步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据介绍,今年我国将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扩大有效投资画出“施工图”。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无论是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限制,还是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都离不开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而进一步锻造产业供应链长板,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都存在着巨大的投资潜力。
值得关注的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规划了川藏铁路、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102项重大工程项目,这当中既有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性重大攻关项目,也有世界级水平的基础设施领域标志性工程,还有直接关系民生的系列重大项目。
“这些重大项目落地实施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拓展投资发展空间的过程,有助于促进投资的稳定增长和自身结构的优化调整。”吴亚平表示,未来要充分发挥重大工程项目强引擎和硬支撑的作用,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未来仍将是我国稳投资的重要抓手。”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加大“两新一重”投资,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符合转型发展大趋势,同时也为经济平稳运行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投资的方向和重点,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未来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对经济运行的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投资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强调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在盘活投资存量的同时,还要向改革要活力,力争形成更多新的投资增量。专家表示,除发挥好政府投资的作用外,要灵活调动多方资金参与进来,通过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提振包括民间投资、外资等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的市场信心,激发其参与经济建设的内生动力,真正发挥出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