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2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金寨县沙河乡——
红色旅游富农家
本报记者 白海星 通讯员 丁立群

1947年12月30日,刘邓大军将前方指挥所设在安徽金寨县沙河乡楼房村的周宅。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等人在这里与群众一同居住了50余天,度过了元旦、春节,留下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近年来,沙河乡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去年,沙河乡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几年前,我们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旧址进行修缮后对游客开放,我们还举办了银杏文化旅游节,游客每年可以达到上万人次,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仅土特产售卖一项,人均可增收五六千元。”金寨县沙河乡党委书记熊涛向记者介绍。

距离指挥部旧址不远处有一家“红色驿站”。这家驿站于2019年9月份开设,以电商方式售卖当地挂面、粉丝、灵芝等土特产品。

“对农户的农产品,我们有两种销售方式。一种是我们帮他们代卖,卖多少钱都归他们;另一种是我们先对农产品进行收购,再进行售卖。”驿站工作人员汤元坤说。据统计,在售卖这些农产品的农户中,贫困户的占比达百分之三十。在脱贫攻坚中,这家驿站起到了重要作用。

廖家贵是楼房村一家农家乐的经营者。4年前,他依托村里开展的银杏文化旅游节活动扩大了自家饭店的规模。那时候,他没有经验,村干部就帮忙出谋划策。在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廖家贵的农家乐逐渐步入了正轨。

越来越多的游客在这里品尝土特产,寻访红色印迹。在游客的建议下,廖家贵准备与当地另一位村民一起投资经营民宿,以解决游客们的住宿问题,不仅能增加收入,更能活跃当地经济。

“在旅游高峰期,店里每天会接待三四百人,最多时能达到上千人。”廖家贵说。农家乐开设后,他不再需要外出务工就能有不错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家里人,经营地里的作物,生活越来越好。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