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地方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1年2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上讲话乏味,莫怪台下瞌睡
——基层工作作风系列谈之三

陈发明

年头岁尾,各级会议较多。聊起基层的会,有位乡镇干部说了句玩笑话:平时工作太忙,有时候趁着去听会打个盹儿,也算是“开会式休息”。不怕错过什么重要内容?答曰:不怕,反正有文件下来;有时候基层都开始落实了,上头才开会安排。

这是一句让很多基层干部哭笑不得的玩笑。长期以来,“文山会海”是基层形式主义的突出问题。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层层发文、层层开会,着力解决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的问题”。近两年来,为基层减负效果明显,但问题仍然存在。

从会议数量上看,较以往下降明显,但仍有不少会议占用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特别是在县乡一级,干部们抓工作落实的任务重,与群众直接打交道的时间多,面对各种会议通知往往“分身乏术”。一位县里的部门负责同志说,有时候一天能收到四五个会议通知,每个会都点名让单位领导参加,甚至要求一把手参会,以至于“会议太多,单位的参会领导都不够了”。还有的会议盲目扩大参会范围,看起来是重视各个领域的工作,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去“陪会”,与自己单位有关的内容就一星半点,完全可以通过文件甚至是电话传达,并无参会必要。

从会议质量上看,在基层仍有一些“可开可不开”的会,要求“可去可不去”的人参加,听领导讲一些“可说可不说”的事。可开可不开,不是工作不重要,而是有的工作安排,基层已经通过文件、视频会议接收到了,会议内容重复,大可不必再开;可去可不去,并非基层干部不重视工作,而是没有必要专门跑一趟会场去看领导讲话稿;可说可不说,并不是会议安排部署不重要,而是有的领导讲话泛泛而谈,空话套话一大堆,不仅没有突出重点,反而产生催眠效果,难怪台下听会者昏昏欲睡。

从基层的反映看,会议在精而不在多,必须通过改善会风文风,提升会议效能,减数量、减人员、减议程、减时长、减篇幅,真正把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成为抓落实、促发展的主力军。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