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企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2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药玻企业攻克疫苗瓶材料难题
本报记者 祝君壁

随着新冠肺炎疫苗上市,疫苗瓶供应问题成为焦点。目前,我国疫苗瓶年产量达80亿支以上,在疫苗瓶核心材料“中性硼硅玻璃管”方面,我国药玻企业已掌握专有技术。

疫苗瓶真的被“卡脖子”了吗?我国药用玻璃制造能力究竟如何?随着新冠肺炎疫苗成功上市,我国疫苗瓶供应是否充足成为舆论焦点。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疫苗瓶年产量可达80亿支以上。虽然我国疫苗瓶的产能充足,但长期以来,疫苗瓶的核心材料中性硼硅玻璃管却依赖进口。

目前,世界上生产中硼硅玻璃的企业为数不多。其中,凯盛君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盛君恒”)已取得“用于医药玻璃包装容器的中性硼硅药用玻璃”专有技术,拥有实用新型专利21项和发明专利9项。凯盛君恒成为世界上第五家、国内唯一一家采用国际通用“全氧燃烧”熔化工艺和丹纳法实现高质量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批量化生产的企业。

专家介绍,中硼硅玻璃的制造工艺主要分为模制和管制。其中,管制工艺中的拉管环节要将玻璃液拉成细长管,难度很高,目前全球掌握拉管技术的企业不多。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有多家企业陆续引进国外生产装备和技术,但中性硼硅玻璃管的自主研制、应用及量产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生产存在技术难题、生产体积更小等成为我国中性硼硅玻璃管未能实现国产化的主要因素。

2017年,中国建材集团与河北魏县的一家药玻团队实现合作,完成增资扩股成立凯盛君恒,3年时间联合实施200余项技术创新,进行1000余次技术试验,成功攻克了高品质熔化、高精度成型等核心难题,将成品率提升到65%,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高品质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的稳定量产。

“该技术属国内首创,产品质量稳定,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业内专家表示,凯盛君恒生产的中性硼硅玻璃管自2017年11月量产以来,已逐步得到国内外市场的认可。从试用、正式采购到长期合作,陆续达成合作的药用制瓶用户已有40余家,同时产品出口至德国、西班牙等10余个国家。根据反馈,其性能、外观接近国际同类产品,且价格优势明显,较国内同类产品更加有效,整体性价比高。

虽然凯盛君恒已实现了自主生产高质量中性硼硅玻璃管,但仍存在生产工艺的不稳定、材料及关键装备的缺失和下游关联审评滞后等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中硼硅玻璃投入大、精度要求很高,制造高品质的玻璃管,不仅需要过硬的材料技术,还要有精密的生产装备、品控体系等,是对企业综合制造能力的考量。

目前,中国建材集团蚌埠院研发团队正针对中性硼硅玻璃生产工艺、材料及装备持续攻关,联合凯盛君恒不断提升工艺稳定性和良品率,加大研发力度开发预灌封成型和组装关键装备,力争在短期内实现中性硼硅玻璃管成品率提升到80%,并尽快完成国产药用中性硼硅玻璃制成的疫苗瓶与新冠疫苗的关联审评,同时加快开展疫苗瓶在药企的上机测试,加速产业布局,满足市场需求。

“凯盛君恒是我国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生产的先锋企业。”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秘书长高用华说,希望通过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区域布局,企业可以带动国内药用玻璃行业升级,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以高质量中国制造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