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2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让农民放心种地
乔金亮

不同于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和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葱姜蒜等小宗农产品单户家庭消费量低,对其他农产品的价格传导弱,其价格波动却常常牵动人心。原因就在于,作为调味品原料,其消费存在一定刚性,老百姓节假日传统烹饪离不开。其本身高度市场化,价格年度波动极为频繁,主要源于种植面积和天气因素导致的供应量波动,部分源于投机炒作。

种植面积是决定供应量的最主要因素,受价格规律的深度影响:如今年价格暴跌,必然影响来年种植面积,从而导致此后的价格上涨;如今年价格暴涨,来年面积将大幅扩大,从而导致此后的价格下跌。这是一直被人们诟病的“暴涨暴跌”怪圈。但农民不知道“此后”是多久,常常以为后续还有大行情,实际上即将供过于求;以为同行纷纷退出,实际上有大批人正在进场。产销信息不对称,市场预警体系不完善,导致农民“看不见、用不上”生产信息而跟风种植。

近年来,小宗农产品生产向优势区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山东为例,比如金乡之于蒜,章丘之于葱,莱芜之于姜。一些地方形成了生产种植、流通集散、价格形成中心。小宗农产品相对耐储存,加之仓储条件改善,除了较短的收获上市季外,一年中人们吃到的葱姜多数都是库存的。尽管产地集中,但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这种产地集中、分散种植、库存销售的特点,也是小宗农产品价格天然波动较大的原因。

其实,对葱农也好,对蒜农也好,期望的都是价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不是暴涨暴跌。暴涨的最大受益者常常是收购商,暴跌的最大受害者常常是农户。政府要做的是做好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同时加快探索农产品价格保险制度,让农民可以放心种地,加快成长为会生产、懂市场的专业农户。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