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梁荔园堡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两只普通的碗,“但这件革命文物却见证了一段珍贵的红色记忆”。南梁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刘晓凤说,这要从87年前的一次会议说起。
1934年的初冬,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决定筹建苏维埃政府,组织起根据地的社会经济建设。可是,到底该怎么建呢?要知道,那时根据地老百姓的整体文化水平还是很落后的,而且黄土高原上,沟沟壑壑的,交通很不方便,于是有些同志就提出:这种情况,搞什么选举?要什么民主?可刘志丹认为,人民的政府一定要由人民群众自己来选,他坚持投票选举。为此,他们想到了一个很特别的方法。
1934年11月1日至6日,陕甘边区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荔园堡隆重召开。11月4日,举行正式选举。“100多位代表参加了选举,他们手里没有选票,但每个人却都握着一颗黑豆。”刘晓凤说,为什么要用投豆子的方式呢?因为很多老百姓都不识字,所以他们选谁就在谁的碗里投一粒豆子,当时老百姓这样说:“金豆豆,银豆豆,粒粒不能随便丢,选好人办好事,投到好人碗里头。”
那100多双手有的结满了老茧,有的指缝里还留着泥土,他们都是深爱着这片土地的人们,而手中的那一颗颗黑豆,是他们的一个个心声,一份份希望。“在大会主持人的组织下,100多位代表按顺序走上了主席台,把手里的黑豆郑重地投进了碗里。我在想,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情一定是紧张的,或许还有着更多的激动。小小的黑豆就这样被赋予了生命的力量,只是长出来的不是庄稼,而是一个属于人民自己的政府。”刘晓凤说。
在这次会议上,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那年他只有21岁,老百姓亲切地叫他“娃娃主席”。而他也深深地知道,这碗里装着的黑豆是人民群众满满的信任,自己所能给予这份信任最好的回馈,就是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去工作。在担任主席期间,他主持发行边币、组建集市、创建学校,这桩桩件件的事情,都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后来,毛泽东主席更是称赞习仲勋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习仲勋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后来,在担任环县县委书记期间,他始终坚持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一起吃糜子面窝头,一起住简陋的窑洞,而这份真心和付出换来的是老百姓的追随和拥护,甚至在敌人威胁的情况下,群众自觉守在习仲勋住的窑洞门口,为他站岗放哨。这种一心为民,面向群众的工作路线正是南梁精神的根基,更成为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