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浪花》见证闽西革命历史
本报记者 薛志伟

“这份报纸是1985年7月在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双洋镇(原宁洋县城)土地庙的内墙上发现的。根据当时的条件,为保存《浪花》报(创刊号)的原始样报,古田会议纪念馆派出工作人员,把切割下来的重达200多公斤的军报文物运回古田会议纪念馆,用特制的玻璃罩罩起来。”在古田会议纪念馆,讲解员廖丽芸指着一张经受了战火和岁月洗礼,已经斑驳不堪的报纸介绍道。

记者看到,这份《浪花》(创刊号)和土墙紧紧粘在一起,破损严重,创刊词中依稀能看到“效力于它的主人——被压迫阶级”等字样。

1929年1月,为了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近4000人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在当地党组织和地方武装的紧密配合下,红军经过了半年的艰苦转战,消灭了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陈国辉等部,成功开辟了以龙岩、永定、上杭三县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

为了配合红四军的武装斗争,全面实现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在“闽西六县的游击计划”,广泛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扩大政治影响,红四军政治部决定利用从敌人手中缴获的印刷机器创办军报《浪花》。

“1929年7月27日,红四军的第一份军报《浪花》(创刊号)(第一期)在闽西正式出版,为黑色单面铅印,四开二版,创刊号设有‘发刊词’‘特讯’‘短评’等栏目。这份报纸文字通俗易懂,作为当时红四军重要的宣传工具,很好地配合了红四军的武装斗争,为红四军争取广大群众、创建和发展闽西革命根据地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廖丽芸说。

《浪花》(创刊号)开宗明义地指出,其使命是要“效力于它的主人——被压迫阶级”,以简洁的文字揭露包藏祸心的反动统治者的罪恶行径,发扬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屈服一切傍虎施威的丑类”“唤起被压迫阶级和弱者去踏死那些为非作歹的败类——国民党反动派”。

廖丽芸表示:“这就是中国人民军队的第一张军报,为研究红军的历史、红军的宣传工作以及我党早期的土地革命政策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佐证,在党的新闻报刊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