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业变绿先要减“肥”
乔金亮

对化肥的大量使用和不当使用,不仅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更影响了农产品品质。农业绿色发展的真谛是用健康的土壤生产优质的农产品,其本身并不排斥使用化肥,而是要科学合理使用化肥,把过去不合理的使用量降下来,做到保供给和保环境的协调。

有关部门日前发布,我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现预期目标,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均已超40%。作为最重要的农业投入品,化肥农药的话题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用化肥农药种出的瓜菜是靠不住的,有机农产品才是健康的,今后农业要绿色发展,就该弃用农药、化肥;也有人认为,如今土地产出高全靠化肥“顶着”,担心化肥农药减量会影响农业产量。

化肥、农药是现代工业和农业科技发展的成果,有利于农作物单产提升。从作用来说,化肥之于作物犹如口粮之于人类,农药之于作物犹如药品之于人类。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农民才开始普遍使用化肥,曾经各级政府还为农民买不到化肥而发愁。从较长时间段来看,化肥的使用大幅提高了土壤生产力。以玉米为例,我国玉米单产增长的贡献中,品种只占36%,化肥占52%,其他为管理因素。

虽是不可或缺,但也不能一味多用。对化肥的大量使用和不当使用,不仅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更影响了农产品品质。现在消费者感觉吃的水果蔬菜口感不如儿时,这与化肥使用过多也有一定关系。实验表明,使用有机肥的果园,果实的外观和品质均有明显提高,风味和口感也好。以人们关注较多的两个指标来说,施用有机肥后,果皮里的花青素含量会提高20%至30%,果肉里的维生素C可提高10%至30%。别小看这10%或20%,带来的口感改变是明显的。

化肥过量使用的原因很复杂,既有经营方式的原因,也有基础条件的问题,折射了我国农业整体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现实。以蔬菜为例,我国以有限的耕地生产了约占全球一半的蔬菜,蔬菜化肥用量也大幅高于国外。一般来说,生长期短、产量高,用肥强度自然会高。由于施肥方式落后,蔬菜多用化肥撒施或随水冲施的传统方式。同时,蔬菜经济效益相对高,肥料成本占比不高。遗憾的是,很多农产品尚未实现优质优价,导致有些农民片面追求产量而多施肥,忽视了品质。

根据国际经验,化肥用量往往是先呈现快速增长、达到峰值后保持稳中有降或持续下降的趋势。欧美部分发达国家的化肥用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下降,德国、法国甚至减少了三成至五成。但这个过程并非自然而然,而要通过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来实现。对我国来说,减少不合理化肥使用,主要有两方面可以发力:一方面是继续改进施肥方式,减少跑冒滴漏、增加对症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另一方面,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发展模式,这是更根本的举措。

近年来,我国农业有个奇怪现象,一边是化肥过量使用带来土壤和水体问题,一边是畜禽粪污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污染。过去,农民一家一户种地兼养猪,粪污还田作为有机肥,实现了初级的循环农业。如今,种养高度分化分工,“种的不养、养的不种”,导致两头环境都受伤。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打通种养大循环,不仅能解决畜禽粪便处理这一“臭”的问题,也能解决果菜茶品质提升这一“香”的问题。

我国农业已实现总量平衡有余,有底气追求高质量绿色发展。农业绿色发展的真谛是用健康的土壤生产优质的农产品,其本身并不排斥使用化肥,而是要科学合理使用化肥,把过去不合理的使用量降下来,做到保供给和保环境的协调。当务之急是,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政策框架、组织方式、服务机制,既考虑“为养而种”,也考虑“为种而养”,从而实现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循环农业。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