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港澳台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香港持续推动与内地人才交流
本报记者 曾诗阳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活跃的人才流动。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速推进,香港通过多项人才入境计划和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等,不断加强与内地的人才交流,为香港经济高增值和多元化发展持续注入新鲜血液。

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李家超日前在立法会会议上回应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以下简称“优才计划”)相关问题时表示,“优才计划”自2006年6月推出以来,共有7127名申请人获得分配名额,其中,来自内地的人数最多,共有6179人,占比超过86%。

“优才计划一直是吸引世界各地高技术人才或优才来港定居,以提升香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渠道。”去年11月,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优才计划”配额由每年1000名增加至2000名。李家超表示,将持续检视“优才计划”的安排和成效,配合香港人才清单,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来港发展,扩充香港人才库。

香港特区政府还于2018年6月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适用于在香港科技园及数码港从事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机器人技术、数据分析、金融科技及材料科学7个范畴的租户和培育公司,帮助香港科创界延揽人才。

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是香港发展的重大策略,人才是创科成功的关键。然而,科研人才短缺却是香港创科行业发展中的一大弱点。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发布的《2027年人力资源推算报告》显示,预计2027年,香港创科行业人力需求将增至5.76万人。

“香港发展创科,需要更多科技人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2020年1月,香港特区政府再次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优化措施,输入人才的科技范畴由原来的7个增至13个,适用范围也扩大至香港所有进行有关研发活动的公司。与此同时,香港特区政府正与深圳市人民政府携手,共同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深圳园区和位于落马洲河套的香港园区,进一步推动港深两地科研人才交流。

积极从内地吸引人才的同时,香港也鼓励本地居民前往内地工作。林郑月娥在2020年施政报告中提到:“以香港的经济和市场规模,青年人的失业率可能会维持双位数一段时间。另外,有7000万人口的大湾区发展潜力却十分巨大,能为香港青年人提供事业发展机会。”

为支持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香港特区政府于今年1月8日正式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在香港及大湾区内地城市有业务往来的企业,聘请香港的大学毕业生,并长时间派驻他们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及接受在职培训,名额共2000个。参与计划的企业须以不低于18000港元的月薪聘请毕业生,香港特区政府会按每名获聘毕业生向企业发放每月1万港元的津贴,最长18个月。

为鼓励更多香港年轻人到内地创业,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在“青年发展基金”下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的香港青年提供更到位的创业支援。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宣布,预计出资约1亿元,为近200家青年初创企业提供资助并向约4000名青年提供服务。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还通过“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划”,资助非政府机构举办青年在内地的实习活动,让香港青年体验内地职场实况,加深对内地就业市场、工作文化和发展机遇的认识。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介绍,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划框架下的“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已于去年开始涵盖所有大湾区内地城市,约有950名青年在大湾区实习。

“视疫情发展情况,特区政府在未来将持续优化和扩大有关计划,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机会走进大湾区。”曾国卫说。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