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全面振兴
——访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
□ 本报记者 孙潜彤

辽宁作为重要的工业基地、装备制造大省,“十四五”时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科技创新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举措?经济日报记者近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了重大部署,要求“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辽宁将如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张国清:我们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辽宁振兴,以辽宁振兴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辽宁在产业、资源、科教、生态、区位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机器人、医疗CT、高档数控机床、燃气轮机、大型油轮等辽宁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同时,辽宁拥有4300多万人口,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潜力。这些是辽宁扩大内需、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特别是辽宁承担着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政治使命,要把维护“五大安全”这个政治使命、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有机结合起来,谋划高质量项目群,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提升辽宁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适配性,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记者:辽宁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产业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具有很好的底蕴,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上将有哪些举措?

张国清:辽宁是工业大省,是我国工业体系最完备的省份之一,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产业在国家产业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辽宁完全可以发挥制造能力和科研攻关、技术工人等方面优势,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作出辽宁贡献。

一是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老字号”,就是要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老字号”产业赋能增效,特别是要从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整个链条上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升级。深度开发“原字号”,就是要对冶金、石化等“原字号”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改变“炼”有余而“化”不足、“粗化工”有余而“精细化工”不足、原材料有余而增值链不足的状况,推进“原字号”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发展。培育壮大“新字号”,就是要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要充分发挥辽宁省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做好场景资源和数据资源开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同时要加快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加快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辽宁“数字蝶变”。

二是强基础、扬优势,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突出抓好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让优势更加突出。

三是超前布局增材制造、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量子科技、储能材料等未来产业,打造标志产品和领军企业,形成新的产业梯队,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上贡献辽宁力量。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部署,辽宁在推动科技创新上有哪些计划?

张国清: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辽宁责无旁贷。辽宁科技创新资源丰富,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牵动全局的“牛鼻子”,坚定不移走创新路,要在以下四方面用力。

一是搭好平台。要积极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在辽宁落地。加快推进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建设,集中力量创建区域综合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优化提升一批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

二是选准方向。要发挥辽宁在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和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的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着力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辽宁智慧。

三是完善机制。要构建实质性的产学研联盟,产学研联盟要让企业当“盟主”,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把各类创新资源投向企业,企业通过契约关系与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利益共同体,使产学研联盟有创新的内生动力,产、学、研三方共同奔向市场、奔向需求,而不是奔向论文、奔向职称,让技术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社会现实生产力。

四是优化生态。要以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解决的是生产力问题、是“硬”的一面,在重视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重视制度创新。制度创新解决的是生产关系问题、是“软”的一面,“软”的要给“硬”的赋能。要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能够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切实为创新驱动创造良好环境。

记者:近年来,辽宁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最近,辽宁提出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请问辽宁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考虑?

张国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推进的“六项重点工作”,第一项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辽宁振兴,不是仅靠上几个大项目就能实现的,必须解决好发展环境问题,包括政治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创新创业的生态。这其中,政治生态是根本,必须持续净化。创新创业的生态就是营商环境。我们要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着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

具体而言,办事方便是要让群众、企业在辽宁办事感到便捷、高效、痛快,不用求人就能办成事。要强化公务人员服务精神,提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水平,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企业和群众。法治良好是要让市场主体在辽宁能够感到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对自己的未来看得清、可预期,能够安心在辽宁发展。成本竞争力强是要把该降的降下来、该升的升上去,一方面要大幅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打造成本洼地、投资高地;另一方面要让违法违规的成本提高上来。生态宜居是要让群众、企业感到辽宁生态环境好、宜居度高,对人才、人才团队能够产生吸引力,能够让各类人才在辽宁安心、安身、安业。

我相信,只要用心用力把发展环境营造好,各方面要素就会向辽宁集聚,就会有越来越多人热爱辽宁、扎根辽宁、圆梦辽宁。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