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制造延伸产业链条
本报记者 马玉宏 石 晶

在位于青海省共和县的塔拉滩上,一块块光伏板正迎着太阳,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绿色能源——这些光伏板来自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引进了亚洲硅业、黄河水电、阳光能源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光伏制造企业,初步形成“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

2019年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95亿元,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海东工业园区一道,工业总产值约占青海全省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产业链清晰、融合集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已初见雏形,园区经济已成为带动青海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主战场。

西宁坚持绿色发展,各大园区正以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依托,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今年5月13日,中复神鹰年产2万吨碳纤维项目落地西宁,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50亿元。据介绍,中复神鹰西宁碳纤维项目建成后,将助力西宁打造世界碳纤维制造基地,并提升国产高性能碳纤维的自主保障能力,促进国内复合材料产业发展。

从无到有,经过十几年发展,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园区的新材料产业不仅汇聚起更多的“高精尖”,更形成了“生态环保循环化”的互补延展性的产业链。

在南川工业园区内,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在量产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心脏”——正极材料。泰丰先行不仅突破了青海锂电池行业发展的瓶颈,还以北捷新材料为核心,对储能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取得原创科技成果,降低锂电池生产成本。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围绕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注重在“链”上做文章。依托青海独特的气候条件、广阔的储能市场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地域优势,各企业正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在新能源和新材料行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迎来新机遇。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