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脱贫攻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海宁市:
真帮力扶成效显
经济杂志记者 张军红

山上冰川白雪皑皑,山下森林绿树葱葱。初冬,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的黑水县风景独好。此时的黑水县红色旅游扶贫带,又迎来了新一波游客,为当地居民带来额外收入;而远在浙江海宁务工的黑水乡亲,也开始思量着,这个冬天该购置些什么回家……

如今的黑水,已不可同日而语。今年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黑水县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提前近一年完成“摘帽”任务。

脱贫“摘帽”的背后,是黑水和海宁党政携手,持续两年多的不懈努力。自2018年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海宁市积极选派优秀干部人才赴黑水县开展挂职帮扶工作,在劳务协作、培训交流、企业投资等多方面结出丰硕成果。截至今年10月,海宁已累计选派各类干部人才63人次,助推黑水县贫困发生率由18.7%下降至0.03%。

两年多来,在海宁挂职干部积极指导下,黑水县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员廉政教育基地等项目,加速红色旅游扶贫带发展,助推黑水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目前,黑水县红色旅游扶贫带累计接待游客1.8万多人次,总收入达110万元,带动群众户均增收5000余元。

海宁还不断选派干部人才赴黑水县推动各产业整体提升。针对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实际,他们选派农业农村条线干部人才赴黑水挂职,推动晴朗乡万亩果蔬产业园建设,并采用“龙头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模式,实现园内覆盖农户人均年增收634元;在色尔古镇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全域旅游产业孵化园,预计带动1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东西部扶贫协作,海宁不只雪中送炭,更注重激发内生动力,从“输血”走向“造血”。

目前,海宁累计选派5名懂就业管理的干部,通过设立扶贫车间和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托底,累计开发扶贫车间岗位1800余个;探索“贫困村+产业”“贫困村+企业”等多途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累计消费扶贫金额1500万元,带动贫困人口1872人次。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