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脱贫攻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1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赤城蹚出特色脱贫路
闫立良 徐天晓 郭冀川

图① 赤城县龙门镇李家窑村的种植基地的白雪公主草莓,是赤城县着力发展的特色农产品之一。本报记者 赵 晶摄

图② 延崇高速、张唐铁路与112国道在赤城县交会。本报记者 赵 晶摄

图③ 赤城县副县长尚红伟在直播活动中介绍赤城特色农产品。徐天晓摄

图④ 在斌赋食品生产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工人在认真操作生产。闫立良摄

图⑤ 位于赤城县县城的白河湾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好去处。闫立良摄

河北省赤城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今年2月29日,河北省政府发布通知,确认赤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今年10月份,经济日报报业集团《证券日报》调研报道组赶赴赤城县展开深入采访。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切感受到赤城县领导班子凝心聚力、担当实干,经济日报社、北京市海淀区等帮扶单位倾力帮扶、真情付出,当地企业家热忱创业、开拓进取,当地群众摆脱贫困奔小康干劲十足。

作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河北省赤城县被人们称为“空气质量北京周边最优”县。这里山谷纵横、气候独特,如何把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转化为决胜脱贫攻坚的产业优势?赤城县委书记郭新耀表示,消费扶贫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抓手,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赤城县委、县政府围绕特色农业做文章,以消费扶贫为抓手,蹚出一条脱贫攻坚新路子。

直播带来新机遇

“买买买!”

“县长给力!”

“小时候的味道!”

“下单了!”

10月1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活动在北京海淀融媒体中心举行。参加这场直播活动的是北京市海淀区挂职赤城县副县长赵可和经济日报社挂职赤城县副县长尚红伟。直播间里堆满了琳琅满目的赤城特色农产品,榛子、荞麦面、燕麦、苹果……种类多达几十种。两位副县长对每一样商品都熟稔于心,从口感、营养、卖点到故事——无论主持人拿起哪样产品,两位副县长都能向网友们娓娓道来。这场持续两小时的直播活动,观看人数突破16万,此场直播在快手、新浪微博、百度、今日头条等平台还吸引了610万网友围观。

活动受欢迎与赤城县消费扶贫工作的出色开展分不开。赤城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多山是赤城特色,但也制约了赤城县的产业发展。这里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8年以来,赤城县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首都两区”建设定位,重新确立了打造“北京北蔬菜园、后花园、科技园”的发展定位。消费扶贫便是实现这一发展规划的重要抓手。

“赤城县是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非常高。目前赤城县已引进很多高新技术企业,没有污染较大的企业。”尚红伟说。

山谷纵横,严控污染,决定了赤城县要走生态有机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径。但是光有产品“叫好”还不够,只有将这些山沟沟里的好东西卖出去,让赤城特色农业品牌真正走出去,才能形成产业良性发展。

赤城县龙关镇出产的红谷米是一种养生小米。“红谷米种植过程中不施化肥农药,每棵仅结一穗,亩产仅200斤左右。种植的所有环节都由人工完成。例如剪穗,因为机器操作浪费较大,只能靠工人收割,这就使得红谷米市场上每斤价格能达到18元至20元,远超一般小米每斤6元至8元的价格。”赵可说。

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这是当地特色农产品面临的普遍问题。直播带货则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新途径。赤城本地企业御久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在尝到直播带货甜头后,开始着力打造自己的直播队伍,在工厂打造专门的直播区,招募农民亲自售卖自家产品。

结对帮扶解痛点

为了破解产业发展“痛点”,2019年起,赤城县将消费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举措,围绕扶贫产品开展产销对接,拓展销售渠道,带动贫困户增收。2019年,赤城县成立电商和消费扶贫工作专班,由尚红伟任组长,通过创建“1+1+X”消费扶贫方式,建立消费扶贫平台,收购农产品,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尚红伟说:“对口帮扶单位对赤城县消费扶贫项目都给予大力支持。例如北京市海淀区商委,在了解到赤城的需求后,积极协调海淀区多家商超来赤城调研,帮助赤城当地企业走出去。”

对于这种帮扶,赵可亦感受深刻。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赤城县龙关镇出产的1万多斤红谷米遭遇销售难题。“如果卖不出去,当地合作社明年可能会解散,没有人再种植红谷米,这项特色农产品很可能消失。”赵可说。

为了打开红谷米销售市场,帮扶团队充分利用资源,从监测、品控、商标、包装、运输、销售等多方面开展帮扶。帮助企业与各大商超、机关食堂、工会组织及电商平台合作,今年9月,1万多斤红谷米全部售罄。

据了解,2019年,赤城县消费扶贫项目获得北京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300万元,用于开发电商平台、宣传推介等6个消费扶贫项目。赤城县还与海淀区签订消费扶贫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农产品进商超、社区、企事业单位销售。近两年,经济日报社、海淀区各对口帮扶单位实现团购近200万元。

创新升级扶贫路径

今年8月17日,赤城县举行消费扶贫“千城万店”启动仪式,现场签订采购协议13份,协议金额1600万元,截至9月底完成合作店125家,覆盖北京、山东、河南、广西、江苏、浙江等地,销售额达294.96万元。

“千城万店”项目是赤城县绿色扶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绿扶公司)与赤城县当地企业和南京、烟台、北京、柳州等地企业共同发起的扶贫行动,是外省份企业利用渠道优势对接赤城特色农产品与深加工产品,拓宽赤城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长期稳定多元化销售的方式。

一方面,“千城万店”项目在线下能更好地服务于社区群众,为赤城农副产品融入全国市场提供更多渠道;另一方面,合作店既能线上宣传推广,又能直播带货,有效提升了赤城农产品销量,让更多消费者了解、认识赤城,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赤城县县长赵红革表示,赤城县生态环境优越,农产品品质优良,本地企业要立足地区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拓宽县域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长期稳定多元化销售模式。

“希望各地企业与我们继续拓展合作范围,营造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大氛围’,形成脱贫攻坚‘大合力’,构建社会扶贫‘大格局’,实现互惠共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赵红革说。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